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并购双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重组是并购后企业能够有效运行并获得协同效应的必要途径.根据多案例研究,以业务流程整合涉及的范围与整合的幅度作为决定变量,总结出五种业务流程整合模式:全面—移植模式、全面—新设模式、局部—移植模式、局部—新设模式与维持模式.对上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并购双方业务的关联性与双方能力的差异性是选择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的主导性因素,在两者综合作用下,不同并购类型与不同的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相对应.企业并购后的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等因素也会对整合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以及企业在该产业中的位势。而“能力理论”则认为应当从企业内部去寻找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内生变量。在本文中,我们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反思,一方面检验其有效性,另一方面试图整合这两大理论,克服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在综述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关于产业链整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理论的不足,认为在新的经济条件下,需要新的产业链整合理论,演化视角、知识基础观和顾客价值导向将是新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FMC的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整合模式与业务融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G时代电信企业的竞争将沿着产业价值链展开。电信运营商只有积极有效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协同运作,才能实现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最终用户等利益相关主体共生多赢的利益均衡格局。本文运用产业价值链整合与重构基本理论方法,以FMC业务为例,归纳分析了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的三种整合模式,并对其FMC运行模式及其业务融合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璐 《西部金融》2005,(7):18-22
90年代以来的银行并购重组主要有欧美的市场主导模式和新兴市场经济的政府主导模式两种类型.欧美国家银行并购的根本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呈现出强强并购、跨行业并购、跨国并购比重上升的趋势;新兴市场经济银行并购以金融稳定为目标函数,表现出政府主导和以风险化解为核心的特征.本文认为欧美银行并购是银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为实现银行价值增值的一种战略选择,而新兴市场经济银行并购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通过财富再分配解决有问题金融机构的一种手段.两种模式的选择与经济金融条件的不同和银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和整合的主要内容也不同.并购目标决定了整合的重心,但银行体系稳定性与竞争力的提高也需要通过整合来改善,而不仅仅是为了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6.
尼康公司为了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引入了主题知识系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与模式——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它把知识看作是可开发的资源,是企业整合与利用知识资源的有效方式;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创新力和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因特网环境下ERP与CRM的系统整合具有必要性,ERP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进行信息处理的管理平台,而CRM则是直接面向客户的网络技术,二各有特点,但须整合以构成无缝联接的统一系统。该系统可将企业分为前台系统、后台系统和辅助系统,三部分相辅相成,从而实现客户信息、业务流程、决策支持以及一般信息交流的完全整合。  相似文献   

8.
并购被认为企业快速资本扩张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并购后由于企业冲突的存在,整合十分必要。文章根据Prahalad和Hamel的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在我国,必须围绕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根本目的实施企业并购、整合管理;另外文章提出要从系统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审视我国企业的并购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曲亮  陈敏  王蓓 《全国商情》2010,(4):61-63,68
现有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构架是围绕"产-供-销"的供应链模式为主体,相对忽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化特点以及农业金融化的特征.较为全面解读农业信息化的视角应该立足农业生产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贯穿生产加工全过程,体现"服务-生产-服务"的新哑铃型系统分层结构.通过构建不同环节的系统接口,有效对分属不同领域和产业的信息化环节进行有效整合,真正发挥农业生产型服务业的整合效应.本文以杭州龙井茶为例,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目前网络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网络市场的棱形结构特征 ,提出网络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降低了交易成本 ,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组织模式 ,得出网络企业应当以旧产业为基础实现新旧经济的整合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结论。具体提出了 B to B业务对传统企业的整合 ,“. services”对传统服务业的整合 ,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11.
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20世纪末发展的企业能力理论试图弥补传统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理论的不足,着重企业内部资源分析,阐述作为一种特殊资源的组织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组织能力的性质和构成分析,说明组织学习与组织能力培养之间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2.
后WTO时代中国快递业的市场格局,呈现出民营快递、中国邮政、外资快递分别占领同城快递、城际快递和国际快递市场的"三足鼎立"格局。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非纵向一体化模型(Tirole,1997),并结合快递业的特质,针对该模型的假设缺陷即质量的成本无差异进行修改,合理地解释了目前中国快递业市场分割的成因,不同类型快递企业的网络"灵活性"对企业成本有重大影响,从而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论模块化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化分工是在价值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工方式,是对传统分工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模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模块化设计规则的形成和应用,是模块化分工形成的前提条件。模块化分工在分工经济性、组织形式、价值创造方式以及资源与能力、制度与技术、协调与整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分工方式的新特性。企业若以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参与模块化分工,形成模块化组织,就能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是现代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型组织形式,战略联盟的发展引起虚拟企业的发展。该文拟对战略联盟的内涵、性质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企业作一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战略联盟下应该如何重新思考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粮食产业化的趋势促使粮食企业选择增长型经营战略。粮食企业首先应通过增强核心能力实现内部增长,而增强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文化力是增强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内部增长支撑其外部增长。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应实施外部增长型战略即一体化战略。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应将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并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大量新创技术商业化的压力。积极融入创新网络、实施创新成果外部商业化,成为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企业在创新网络内的"结构洞",是影响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构建结构洞、输出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模型,运用SEM以及层次回归的统计检验方法,实证检验"结构洞"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内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结构洞"对企业技术能力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通过输出型开放式创新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业技术能力研究范式为基础,解析了影响后进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的关键变量——产业技术模式特征,疏理了融合产业技术学习过程和技术发展战略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产业面临的环境变迁以及在过去的技术追赶中取得的经验,根据不同制造产业各自相异的产业技术模式特征,提出了典型中国制造产业未来技术追赶的差别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河北沿海经济崛起带优势整合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沿海经济崛起带经济发展作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筹码,区域经济整合势在必行。为此,需分析沿海经济崛起带各经济主体(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优势及其可整合的发展资源,进而明确其优势整合的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的有形界线;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内耗;完善产业分工;加强技术资源共享;整合物流渠道;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台湾精致农业逐渐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台湾精致农业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开发了精致农业生态游和精致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以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它对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加强农业主导产业链的整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经营组织化;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行标准化生产,培植和延伸产业链;以农业精品游推进乡村旅游业建设;培养知识化、市场意识强的新型农民,提升农业品质、乡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本文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特别是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从其功能来看,它具有传递信息的中介作用,还具有优化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和避免重复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从难易程度来看,这类组织目前正处于发育初期,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重组和调整阻力也较小。因此组建区域性的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区域性社会中介组织,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整合的工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和组织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