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都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一种精神渴望,即追问终极问题的倾向,科学解答了我们身边绝大多数难题,但把终极问题留给了宗教、哲学。在这方面,哲学与宗教同源,都是出于人的终极关怀的需要,哲学与宗教异性,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但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精神的真正家园。只要有人的理性,智慧存在,哲学的追问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就会永不停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学历来就强调人在艺术作品创构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人和人生,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究天人之际,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关注人的命运,注重人格精神,坚持诚信,妙解人生的奥秘,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中国诗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国诗学这种特点,又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诗意生存境界的人文追求上。中国诗学的这一人文传统对现代诗学说是一种稀有的精神能源,并为其所吸取,而成就其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4.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走进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多重困境,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绿色发展是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理性追求,是在正确的价值理性指导下的发展观。绿色发展引领美好生活,必须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健全绿色生活体系、培育绿色文化价值观,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契合——谈产品的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把注重人的价值放在首位,重视人类自身的情感要求和风格特征,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设计师的“再”设计追求的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引领人们走向艺术化的、充满诗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伍新林 《企业家天地》2008,2(2):160-161
一、论题的提出:从发展哲学的论域分析,人类理性与价值的整合与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哲学依托一定社会的发展总离不开一定社会发展观的指导;作为一方面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同时也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观指导下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发展本质上不过是人的实践本身的发展。所谓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方法和途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社会发展观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态。而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观,除了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及生存条件相关,其背后往往都有某种关于发展的哲学理念作为支撑。我们认为,从发展哲学——发展观——发展实践——发展状态构成的有机联系链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而这也是我们从发展哲学的论域,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托的理论前提。人类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与深层问题,是处理人类理性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因为,与动物只遵循单一尺度——自己所属种的尺度的本能活动迥然有别,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双重尺度——客观尺度与内在尺度,...  相似文献   

7.
行为管理科学是管理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她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兼收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视角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凸显了人本主义思想。而构建和谐社会也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使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基于二者相同的价值追求,能否通过行为科学透视和谐社会,从中折射出有现实意义的价值,给构建和谐社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应当以简练的文字反映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且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公正是人类理性社会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理想。两者非常适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任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基于公共利益的博弈互动关系.符合公共利益的行政价值理念将为政府提供持久的、合法的信任源泉。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由于片面注重管理主义工具价值,而忽视公共利益和民主价值,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政府信任的困境。民主行政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坚持和发展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符合人类理性与社会公共利益均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必然会全新构建和强化公众与政府的互信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影响当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源是实践活动的不合理性及其负效应。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实践合理性是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实践观念或实践理念的合理性,人的需要、目的、利益的合理化、规范化,理性的合理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或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义感是人类以实现正义为目的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一个以正义感调节的社会,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有序.和谐社会是一个制度正义的社会.制度正义既以正义感为前提,又以正义感为当然表征.因此,和谐社会亦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社会.在当前,正义感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2.
论机械管理与智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的实质是管人,管理的目的是使效益最大化。人不能用固定的东西去禁锢,僵化的管理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智慧管理就是运用人的智慧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所以,管理的重点在于发掘人才,使用智慧进行管理,以使工作效果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各城市在此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文章采用实地访谈与体验、网络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常州智慧旅游相关的行业、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就其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理论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空间,地方感是地方的感觉结构。旅游地是一个地方,旅游活动是一种心理体验,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是一种地方感,有可能也有必要将地方理论引进旅游研究。从地方理论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取向出发,探讨地方理论基本内容及其旅游学涵义,回顾地方理论在国外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提升其生命境界.经典文学著作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品质,是生命智慧教育的最佳载体.引导大学生静心阅读经典名著,吸取书中的精华,是帮助他们追寻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责任感问题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责任感可分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培养责任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晋升、薪资不再是员工的唯一追求,员工对福利的改善越来越注重,员工福利的内涵也日趋个性化与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弹性福利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福利制度形式,注重员工的选择偏好,强调对员工福利愿望的最大满足,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分析我国员工福利实施的现状,然后对我国企业福利实施的误区进行分析.最后对员工弹性福利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法的价值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法,应以普遍的人性为本、以自由为本、以权利为本、以个体为本。在此意义上说,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外观设计专利在高职教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观设计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工业产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附着于产品之上,通过对产品进行独特美观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产品的销售,从而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正是由于外观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国都相当重视外观设计专利教学。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外观设计专利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中的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使人类走出为了“活着”即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境地,进入了“为什么活”和“怎么活着”的层面。也就是说,从以工具本体为主导的层面进入了一个更高的、以心理和精神为主导的层面。历史的发展在工具本体之外提出了建立精神(心理)本体的要求。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一个现实任务。这种作为未来时代的人生本体的精神(心理)本体便是情感。情的内容是极为复杂的、丰富的,作为未来社会心理本体的情是一种广义的博爱之情。这种博爱,小而言之,是一种同情心,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广而言之,这种博爱之情是一种胸怀天下、以黎民百姓之苦为苦、以百姓之乐为乐的博大深层的普遍之爱。这种爱以中国传统的仁爱为基础,吸收了血缘亲子之情而又超越狭义的亲情,同时它借鉴了西方启蒙学者自由平等博爱之学说。这种爱,在对待自然的关系上,是对自然的一种尊敬、欣赏、感恩与敬畏之情。即对自然化育万物、养育人类的奇迹怀着尊敬,对自然本身气韵流转、生动活泼的勃勃生机予以欣赏,对自然给人类提供裹腹的食物与御寒的衣服等生存资源心存感恩,而对自然造化那井然有序、万物共生共存、相互对立、相生相克而和谐自存的无言之大美予以敬畏。历史就这样从工具本体走到了心理本体。情感,也许就是我们心灵最后栖息的港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