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峰 《上海房地》2011,(11):60-60
中国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这些能代表或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目前只剩下不到3000个。普查资料显示,2005年还有5000个,截至2009年底,我国230万个村庄中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古村庄不足3000个,只占0.13%。短短五六年时间,中国古村落就消失近半,实在令人震惊。专家把这种现象比喻成“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2.
江南大地上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真是很多,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韵味在这些古村落里格外让人低回.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就是又一个这样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露  张晓红 《价值工程》2010,29(23):30-31
我省新一轮古村落专项工作的开展,将掀起省内新一轮古村落旅游热潮。本文通过对民居、古村落旅游吸引力、客源市场的分析,证明其发展潜力巨大。对其开发、经营模式的归纳性总结,为其今后开发与保护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丽纯 《潮商》2016,(1):19-19
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遗存着灿若星河的古村落;他们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创业始祖的记载和传说,有古老的遗训族规;在村落选址布局方面,讲究择吉而居;在建筑与民居的营造方面,他们顺因自然,因地制宜、谋局布篇;就地取材、匠心独运,在内涵文化方面,古村落生动包含了生活民俗、民族语言、民间音乐、曲艺舞蹈、武术杂耍、民间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丰富内容,成为研究传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古村落历经数百上千年的沧桑岁月和盛衰兴替,顽强地存活下来,成为中国5000年农耕文明史的缩影,成为今天和未来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5.
通过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传统民族风俗、建筑,来表达湖南湘西传统民族的绚丽多彩.对一个传统地域的分析包括许多内容,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民俗学.本文通过古村落、古宅、吊家楼三种湘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对湘西民居建筑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毗连黄山,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距今960余年.西递古村落占地16公顷,呈船形.村中有近200幢明清民居,至今保存完好.民居建筑砖、木、石雕工艺精湛,楹联字画内涵丰富,题额眉刻寓意深远.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桃花源里人家".  相似文献   

7.
研究从古村落到现代大都市上海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国古村落在城镇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项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这里是千百年来太湖楼港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这里保存着江南地区最美丽的原生态古村落建筑,这就是千年古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居门面是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门面的装饰性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是民居建筑中重点装饰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中国民居的门面装饰特点的分析,使中国民间住宅门面的装饰艺术和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田晓剑 《乡镇论坛》2014,(30):31-31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县城东南部的魏集镇,是一组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北方汉族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和栖霞的牟氏庄园、大邑刘氏地主庄园以及巩义康百万庄园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庄园。魏氏庄园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闻名远近,并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居的主要式样及特征张驭寰近些年来,《北京房地产》杂志发表了约近百篇介绍民居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分析民居的结构、发展及其成就,对这一批颇具特色的建筑全面展示使人大开眼界。我们的先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结合地方环境与材料创造性建立起各式各样的民居,...  相似文献   

12.
时尚离不开时代,旅游就是当今时尚之一。感受今天的时尚,被誉为"华夏第一宅"的中国民居艺术馆山西灵石王家大院名不虚传。当你走进王家大院,便走进封建时代中国百姓的梦幻家园;走进晋商的一段辉煌历史;走进积淀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俗宝库……中国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布局分大致有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集团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除最后一种,均属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的结构。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灵石县城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中国清代民居的典范,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已辟为"中国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的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3大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面积34156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55座,房屋1083间。  相似文献   

13.
正从乡土建筑到乡土社会,从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到两者有机融合成为共同作品,古村镇的历史演进过程体现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两种实践相统一的人类学缩影。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桐庐县荻浦村以不离本土的传承与更新方式,塑造了保护古村落文化本真性的传统特点,创造了市场主导、文化驱动型城镇化的现代样本。浙江省桐庐县荻浦村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钱塘江中游,距离桐庐县城15公里,距杭州50公里,是桐庐  相似文献   

14.
美玲 《乡镇论坛》2011,(11):41-42
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是闽南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侨胞有1万多人,是台胞简、肖、吕、张氏的主要祖籍地。书洋镇经宋元明清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该镇素有中国“土楼之乡”称誉,民居主要以方形、圆形土楼为主,造型奇特,集土楼建筑之精华为一体,是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该镇土楼堪称“四最”,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8,(11):77-79
本文结合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开展传统民居调研活动,对太行山一带传统村落建设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着重了解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的建造材料、结构体体系、施工工艺等信息,全面对太行山区传统古村落房屋质量病害进行归纳整理,从自然条件、材料特性、施工特点、结构性能等方面对病害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宏观上把握病害成因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病害的预控治理措施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如著名的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古县曹家大院,灵石县王家大院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民居客栈研究的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外民居客栈的市场已经成熟;第二、国内民居客栈处于刚起步阶段,相对应的民居客栈的研究也还处于刚开始的阶段;第三、国内部分学者对民居客栈发展的必然性和发展策略等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实证研究非常少,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检验、发展相关理论;第四、国内的民居客栈的实证研究数量非常少,特别是比较全面研究民居客栈现状的实证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18.
靳明飞 《价值工程》2014,(20):135-138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村落传统历史风貌入手,通过对苏南乡村风貌的现状调查,解析苏南地区的历史风貌在建设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意在传承中国传统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希望通过对苏南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现状的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更新模式,让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在保护中得到传承,使传统的古村落与现代的生活节奏相互融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和文化不同,形成了形态多样、风情各异的古村落文化,然而时代变迁,这些文化正面临遗失的危险。本文以湖南高城马帮古寨旅游规划为例,阐述古村落现状、资源特点和旅游开发面临问题,提出规划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对其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为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是挖掘承传、转化利用和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广东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广东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并提出要加强规划导向、完善制度建设、创新融资模式、打造旅游精品等对策建议,以推动广东古村落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