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万忠 《乡镇论坛》2009,(13):24-25
驻村是乡镇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乡镇干部必备的能力,笔者在乡镇工作二十年,先后驻过十个村,有大村、小村;有穷村、富村;有汉族村、瑶族村。要想把驻村的工作做好,我认为以下四点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日前,湖北省安陆市对村级费用开支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全市432个村中有400多个村,半年生活招待费实现了“零”管理,占全市村级总数的95%以上。以往,乡村干部借工作之由大吃大喝,一直是群众最反感的问题。为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陆市委重拳出击,严厉整治乡村干部公款吃喝风,坚决取消村级招待费,实行“零”管理,并明确规定“五不准”,即乡镇干部到村工作,按每人每餐5元付费,不准白吃白喝;村党员干部在村开会,不准公款招待;村干部到镇开会,一律在乡镇机关食堂就餐,不准上餐馆;市农建队员驻村,一律自己开…  相似文献   

3.
何涛 《乡镇论坛》2014,(26):16-16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探索深化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创新工作模式,与群众心连心、面对面,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窗口便民“一站式” 合水县坚持以畅通群众办事绿色通道为重点,优化窗口单位直接服务群众制度,打通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针对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和最集中的窗口单位,聚焦“四风”问题抓整改,在各窗口单位设立意见箱,开通了投诉电话,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引导服务人员使用群众语言、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持证挂牌上岗。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和“人人评窗口提意见”活动,贴近民生,提升服务效能。推行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相似文献   

4.
所谓乱村,是指村领导班子“软”、“懒”、“散”、“瘫”,完全丧失战斗力,干群关系紧张,宗族派性斗争激烈,各种问题交织一起,矛盾错综复杂,人心涣散,上访不断,正常工作无法开展的村。如何治理“乱”村,是摆在我们每个乡镇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稳 在“乱”村里开展工作,乡镇干部是村里群众关注的焦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因此,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做到头脑清、思路明、办事公。尤其是初到一个村,更应注意做到多接触群众,少接触干部;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少发表个人观点;多搞…  相似文献   

5.
何涛 《乡镇论坛》2014,(23):25-25
周末的早晨,孩子的笑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吉岘乡罗家畔村的互助老人幸福院里.一位老人正在给一群孩子讲故事.吸引了附近的村民驻足围观.这是合水县引导农村老人发挥余热.开展“大手拉小手银龄服务”活动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笔者由于工作关系,走访了一些农村。在与农民接触中,他们常评论起有关乡镇干部的下乡驻村情况。有不少农民说,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也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如此长期以往,是有害于党群关系的。为此,他们提了不少意见,归结起来,主要有五方面看法: 一是下村少,深入农户谈心更少。农友们反映,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有的乡镇干部认为一“包”了事,只要计划生育、征粮、征兵等硬性任务不落后就行;有的到村不到户,转一圈就走;有的即使到村,也只找村干部了解,很少找群众;有的到村不过夜,  相似文献   

7.
万民  孙春兵 《乡镇论坛》2013,(34):17-17
山东省济宁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障农村和谐稳定、促进“三农”科学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选派包括3378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7.3万名机关干部,对点联系全市6216个建制村,直接联系农户156.9万户。一年多来,先后整顿软弱涣散“难点村”57个,培养后备干部4031名,代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8万多件。  相似文献   

8.
熊礼富 《乡镇论坛》2011,(16):25-25
贵州省黔西县为了搞好村级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结对帮扶村寨,面对面倾听民意,零距离地服务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丰富和完善了“1+7”驻村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建飞  马康 《乡镇论坛》2013,(31):28-28
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对于改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出台的治理规定,并不切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如:规定乡镇干部每周须住镇5天、每月须住镇20天,一年超过4次“走读”则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没有考虑到费用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叔明 《乡镇论坛》2014,(25):12-13
三年一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绝大多数的乡镇在谨小慎微中已全面完成。然而,不少指导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的乡镇干部都感到身心疲惫并感触颇深:在这次村“两委”换届期间,农村各类矛盾和问题突出,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让换届选举工作变得异常复杂。笔者通过走访,查找出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1.
景亮 《乡镇论坛》2014,(10):24-24
发展考核要名次,群众考核要稳定,网民考核要形象,乡镇干部肩上扛着一沓厚厚的责任状.面对着各种“一票否决”……这是目前很多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乡镇干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音和执行者.也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如何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心、反映民意。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农民群众之中?作为一名新上任的乡镇干部,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土一洋”。  相似文献   

13.
朱永刚 《乡镇论坛》2011,(19):12-12
从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湖北省南漳县就试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运行机制。目前,该县已在80%以上的村推行了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从该县推行的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的运行情况来看,“一肩挑”有效解决了农村工作长期解决不了的矛盾,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推行时间短等原因,也暴露出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一肩挑”带来的四大难题一是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在调查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型村级领导体制认识不一,有的乡镇干部认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  相似文献   

14.
乡村采录     
别因电话疏远了群众江俊近日,因事遇到一些乡镇办公室人员,不少同志反映乡镇电话费居高不下,且有看涨之势。究其原因,与部分乡镇干部经常在电话里布置工作不无关系。电话,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干部,通过电话向所管村了解突发性的情况以及下发紧急通知未尝不可。然而,笔者觉得,乡镇于部总在电话里布置工作就不恰当了,至少有以下害处:一是疏远了干群关系。乡镇干部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苦与痛,欢与乐,听不到老百姓换C窝子的话,长期下去,干群之间易产生隔阂,增加工作的难度。二是滋长了官…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些乡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每位乡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写好三万字的学习笔记。其中一位年老的村支书直率地说:“学习笔记还不是老一套,东抄抄,西抄抄,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像‘稻草人’似的吓不倒麻雀子。”闻其言,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16.
李传宝 《乡镇论坛》2009,(25):11-11
针对农民群众白天忙生产的实际情况,山东省莱西市在落实机关干部“驻村工作日”制度基础上,又创新推行了镇级干部“驻村夜访”工作制度。要求驻村干部每周夜访不少于1个晚上,每月夜访农户不少于10户,联系农户不少于20户,做到带思路、带责任、带问题、带感情夜访,帮助农户解决难事。  相似文献   

17.
王兴祥 《乡镇论坛》2009,(34):14-14
最近,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黄沙镇党委政府对全镇九个村的机关干部驻村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将新录用的7位公务员充实到驻村工作的第一线,进行锻炼和培养,同时还对驻村干部作风提出了“三清楚”、“四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广大干部都正在或即将面临转行转业的分流问题。面对分流,我们乡镇干部怎么办?乡镇干部为什么要分流?怎么分流?假如分流到我们自己头上,我们能镇静自如地对待吗?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好多。我们乡镇干部对此最有发言权。本刊“乡村采录”专门开辟栏目供广大乡镇干部讨论。来稿请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长话长说.短话短说,不拘一格。收到来稿后,我们将很快摘要刊登。来稿请在信封上写上“乡村采录·我看分流”的字样。为方便讨论,我们还开设讨论热线电话010.6…  相似文献   

19.
乡镇机关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密切。乡镇干部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处在各种群众工作和社会矛盾的第一线,他们在群众中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委政府。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这要求我们乡镇干部要“能文能武,慎言慎行”。  相似文献   

20.
日前,驻某库区下派干部的住处被盗,丢失的物品有高压锅、煤气灶等。人们在痛恨小偷胆大包天之余,对驻村干部名曰驻村实不见人的“空城”做法也大有怨言,甚至有人高呼“丢得好”。下派干部驻村包扶,帮助开展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表现。从报刊电视中,我们了解了许多下派干部珍惜这一时机,在所驻村安营扎寨。全身心地为群众献计献策做实事的动人事迹,他们被群众誉为“贴心干部”。但也有少数下派干部把行李扔在所驻村后,人却高高在上,住处成了“空城”。这样的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少数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