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要性,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发挥农地资源的最优效益,文章运用实地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忠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行了需求分析。分析表明,从微观角度来看,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土地收益;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必修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市场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苏北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利益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维护群众土地权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初步形成了土地流转市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形成动因的探究对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农民流出土地主要基于土地的预期收益、集中开垦带来规模效应、政府的推动等。而土地的保障功能弱化、农民非务农收入增加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共同促使了农民将土地流出。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是保证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和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有力保障,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势在必行。在阐述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基本模式,以及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之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系统探讨了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缺乏体系性和量化研究。文章就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相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土地制度、市场机制、法律、政府监管四个层面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容易受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尽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措施,但是仍然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促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要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专业化;充分利用农村内在动力,促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土地经营责任制度改革,促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确保土地顺利流转;引导农户大胆进行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客观要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土地用途改变、有效需求不足、流转期过长等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依法依规办事、积极开拓市场及加大金融扶持等,以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宁 《特区经济》2011,(8):250-251
城乡统筹条件下,农村土地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相当关键的问题。在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中,不要固定某一模式,避短而取其长,可能是较优方案。严格限制政府公权力,使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解放出来,使其失去利益的冲动回归理性。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决定权,防止农民"被上楼"。引入"地票"交易模式,使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权同利"。  相似文献   

12.
地票交易中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新龙 《改革与战略》2010,26(3):91-93,141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的地票交易开创了城乡土地流转的新路径。其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实现了复垦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三方利益主体的怕累托改进,但忽略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文章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地票交易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利益分配。以发现地票交易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制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源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喜梅 《乡镇经济》2009,25(1):84-88
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城市偏向”在资金流向、公共产品的供给、土地征用及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的表现。指出由于长期实行“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乡二元体制凝固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已经突破了合理正常的范围,纠正现阶段“城市偏向”政策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张宏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10):41-43
文章以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县为倒,分析征地补偿中的征地补偿金额偏低、地方政府借“村改居”名义侵犯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权利、各地征地补偿分配纠纷多、法院受理该类纠纷难和我国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曹胜 《科学决策》2010,(8):28-37
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出现的农地征用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行为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具体的事实案例。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征用权,所以它们构成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包括公共用地和商业用地)流转的唯一中介,从而积极地介入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的权力运行有着内在的政治逻辑,这是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分不开的。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介入农地征用的行为是当前压力型政治经济体制下应对自上而下的政绩压力的产物,也是地方政府谋取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及时主动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袁明丽 《魅力中国》2014,(12):315-3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要小心谨慎地推行,法律和政策要尊重农民的权益,通过重新审视集体土地制度,解释“农地入市”的阻碍--“农民在土地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所导致的分配不公”,提出促进“农地入市”的健康发展的法律建议--“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机制”、“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给予耕地保卫者补偿”、“多渠道安置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动力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登国 《乡镇经济》2009,25(11):91-94
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核心,通过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明确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动因,有助于制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为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城乡利益差别、政府利益驱动、政府制度、信息化等,它们共同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同时,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龄基数增大,高龄老人比例高,老龄化程度加剧。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不仅给农民家庭带来负担,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可能引起社会治安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文章在分析农村已有的养老模式和国家对土地改革,支持土地流转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以“土地养老”为经济基础,以“家庭养老”提供居住环境,以“社区养老”提供看护照料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由征地引发的社会冲突不断出现,征地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难点问题。同时,现行征地补偿明显偏低,如何对农地增值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农地增值分配应引入土地发展权,改革农地征用补偿办法,确保农民参与分享农地增值收益地的征用和征收工作,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