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镇论坛》2009,(25):8-9
江西省樟树市观上镇结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眼睛向下,密切联系群众,贴心服务群众,形成了“一线两卡三会”服务群众工作法(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向群众发送“干群连心卡”和“爱心服务卡”;组建“禁赌协会”、“五老”协会、“婆媳茶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提升了镇村干部服务效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徐效平  严波 《乡镇论坛》2014,(17):17-17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从解决群众办事难这一突出问题入手,在阿克旗乡多坝沟村筹划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初步搭建起了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为农牧民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师正伟 《乡镇论坛》2014,(29):17-17
近年来,全国各地县级党委政府为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大力加强乡镇、村(居)两级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从人员选拔、办公场所等方面予以积极保障和配合,使各地方的乡村便民服务室在短期内得到较快推进。但是,乡村便民服务室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想的服务目的?便民服务室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改进?基层的群众提出了很多建议。  相似文献   

4.
卢绪乐  张涛  丁辉 《乡镇论坛》2008,(28):23-23
今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以“便民快捷、廉洁规范”为目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畅通了群众办事“绿色通道”,深受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徐效平 《乡镇论坛》2011,(29):17-17
为进一步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山东省枣庄市底阁镇印制了“干群直通卡”,发放到群众手中,拉近干群距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标准制定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自下而上纷纷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组织政府部门集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据统计,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40 451家,其中省市级政务服务中心377家、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2 740家、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7 334家,  相似文献   

7.
王东 《乡镇论坛》2014,(19):16-16
近日,重庆市忠县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并成功开始运行。该系统将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级服务中心有效联系、联通、联动起来,构建“网络化+网格化”的服务群众工作网络体系,普通百姓足不出镇(村)就能办理相关事务。  相似文献   

8.
纪明国 《乡镇论坛》2008,(19):22-22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已印制发放便民手册、《化解农村土地及村级债务纠纷的指导意见》小册子、便民服务卡等近万册,在调解中心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9.
2010年,江西省九江市着力打造鄱阳湖区域内100个农村“中心+村落”示范社区,以此形成并建立了上下衔接、立体覆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玉敏  徐坤 《乡镇论坛》2013,(31):20-21
江苏省新沂市为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提升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服务中心为民代理服务新机制,将便民服务延伸到村,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立足本省实际,以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推动省级集中的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系统一体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的智慧就业人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创新社会管理,回应网络时代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公共服务、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强化群众工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山西省公安厅紧密结合山西公安工作实际,在全省公安系统部署建设了省市两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要求、上下互通的综合性便民服务网站群——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  相似文献   

13.
张力  李洪伟 《活力》2014,(13):15-15
拜泉县文化广电体育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解放思想、切实抓好文化名县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文化体育需求,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统领,紧密围绕实施“文化先进县”战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全县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以站室建设为基础,健全“五级网络”。站室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并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狠抓基础,优化服务,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20,(10):16-17
近年来,江西省乐安县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和现代化互联网等手段,以打造智慧便民服务平台为切入点,推进“一办三中心”高效服务和“党群直通车”信息化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三个向下服务”、“一个智慧平台”和“四级网络便民”的服务网络,全面实现了乡镇政府服务机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服务程序不断简化的乡镇政府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节约办事成本,切实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群众文化必须做出相应转变。在具体工作中,应对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满足。通过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推动群众文化精神建设。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晓剑 《乡镇论坛》2014,(29):41-41
山东省胶州市坚持深化民生警务创新,不断拓展服务模式和服务平台,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让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农村的群众更公平、更便捷地共享发展成果。在基层警务工作方面,胶州市重点实施了三个创新:创新拓展窗口服务平台。坚持重心下移、警务前移,依托派出所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警务室,推进车管、户政、出入境、消防等业务下放,不断延伸服务触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也随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对各个地区优秀文化的挖掘,确保在经济健康运行的背景下,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的实际要求。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以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的路径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时期的群众文化特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其次从拓展资金途径、合理化运用建设资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建设、落实多元化的结合与融合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杨翠玲 《活力》2009,(2):54-54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今年以来,河北霸州市质监局多管齐下,大力开展便民服务,成效明显。该局一是明确责任,分级办理,提高效率;二是严格工作纪律;三是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开展便民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在工作中参与实践了“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提高了社会对质监工作的知晓率和好评度。  相似文献   

20.
李文清 《活力》2005,(9):132-132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在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的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