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要中考     
儿子要中考,这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在这一关键时期,儿子学习负担重、用脑多,怎样给儿子增加营养?怎样关心儿子的起居?怎样帮助儿子提高学习成绩?……儿子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可是我的工作那么忙,正在进行的专项资金检查,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好几个,还兼单位报账员工作,事情一大堆,怎么办?爱人胸脯一拍:“我包了!”  相似文献   

2.
我家里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我儿子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次,壶嘴略有破损。由于年代较久,壶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同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我说.“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王某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50块钱.如果以后这壶值钱了,你别找我要。”  相似文献   

3.
父亲问自己的儿子:“要是你遇见狼,应该怎么做?”儿子回答:“我就逃跑”。父亲很不满意,训斥他道:“胡说,你应用用猎刀对付它。”儿子接着问:“那么两只狼呢?”“那么就用猎枪打它们。”“要是有十条狼呢?”父亲这回也没办法了,无奈地说:“那你还是跑吧,已经别无选择了。”  相似文献   

4.
绑匪来电     
金凤 《乡镇论坛》2009,(30):30-31
夏日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家”。接通电话,一陌生的声音传来:“是XX吗?”我答“是”后,那声音突然变得很凶恶:“你给我听清楚,你丈母娘和孩子都在我手里,你马上筹10万元,不许报警,我就在你家里,只要看见警察或警车,立马儿撕票!”  相似文献   

5.
李京 《乡镇论坛》2008,(6):34-34
经常带5岁的儿子到朋友家玩,可每次回家前他都跟朋友的孩子“依依不舍”,又哭又闹不肯离开,弄得我很尴尬。针对儿子这种表现,我想出了一条“妙计”。在一次要离开朋友家以前,我小声对儿子说:“再玩5分钟我们就该回家了。你已经长大了,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孩子,如果你能有礼貌地跟阿姨说再见,她一定会夸奖你,会欢迎你再来的!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好吗?”听了我的悄悄语.儿子抬头正望见我期待、信任的眼神,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好!”我心中窃喜,“妙计”果然成功!  相似文献   

6.
只要儿子打电话回家,十有八九是要钱。 儿子自小在蜜罐里泡大,从不知艰苦朴素为何物。好在脑瓜子聪明,念书还行,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在一家设计公司谋了份设计师的工作,虽然作息时间不规律,工资还不算低,底薪一千加上提成有时能拿到两三千,在省城算高薪了。可是这小子每个月都会把钱花个精光,还经常打电话向家里敲诈勒索,什么过生日请同事们吃饭啊,上司结婚送礼啊.周未去旅游啊,借口和理由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一次公司举行唱歌比赛,他得了个一等奖,同事要他请客,他就向我索要四百块钱的‘‘紧急救灾款”。钱是给了,但我正告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钱,你已经不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未成年人,你有能力也有责任生活自理了!”儿子嘴上是答应了,  相似文献   

7.
郭子龙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张照片非常醒目: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拿着一枚黄橙橙的奖牌.作为潮汕人的郭子龙带着点自豪的声调介绍说:“这是我儿子获得少儿围棋赛冠军的相片.”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说起自己的儿子,郭子龙讲了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儿子9岁的时候找到他说:“爸爸你能不能借200万给我?”郭子龙以为听错了.儿子又重复一遍说:借200万!郭子龙很奇怪,“小小年纪,你要200万干嘛?儿子说:“我们家旁边那个高层楼盘我关注很久了,今天开盘,3万一平米,现在买便宜,业主还能打九折.”郭子龙很纳闷又问:“你买房干嘛?”  相似文献   

8.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最后,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附加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也就成了事半功倍的事了。用好人生的加法@黄小平  相似文献   

9.
最好的报酬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忙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挺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翁,家里来了贵客,吩咐儿子上街买菜。可日近中午,还不见儿子回来。老翁到村口察看,只见儿子正站在田埂上和一个货郎对峙,谁都不肯让步。老翁赶紧上前,好言对货郎说:“我家里有贵客,等着菜下锅,能否麻烦老哥您让一下?”货郎说:“凭什么要我相让?”老翁说:“您身材高大,不至于沾水,所以请您相让。”  相似文献   

11.
赵四伯之死     
天没亮,村支书老潘来敲赵四伯家的门。老潘说:“你儿子今天回家,快点起来拾掇拾掇,待会儿乡里周书记要来你家接待你儿子。”赵四伯不解地问:“我儿子要回来,我当爹的不知道,你们却知道了,这是咋得了?再说,就是接待儿子,哪要你们接待啊?”老潘苦笑了一下,说:“谁让你儿子是个大官呢?”这话让赵四伯很受用,赵四伯知道儿子在省城做官,却不知道儿子是个大官。赵四伯只知道儿子工作很忙,很少回家。这,赵四伯很理解,俗话说得好,“官身不自由”啊!不一会儿,周书记从轿车里钻出来,冲着赵四伯问寒问暖,夸赵四伯培养了个能儿子,为乡里争了光。随后,周…  相似文献   

12.
高原 《乡镇论坛》2010,(5):32-33
2010年1月10日,中原大地天寒地冻,可河南省沁阳市覃怀街道郭富江的家里却热闹非凡。老实巴交的郭富江在院子里笼了一盆火,乡亲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这个说:“昨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了,那个‘自行车侠’就是咱小亮呀!”还有的说:“一会儿武装部的书记就要来给你送见义勇为奖金了,老郭你可得换身新衣服!”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二)     
它在仰泳一位绅士正在餐馆进餐,忽然发现汤里漂着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声嘲讽道:“请问,这家伙在我的汤里干嘛?”侍者弯下腰来,仔细看了半天,毕恭毕敬地答道:“先生,它在仰泳。”甲乙推理两位善于推理的人见面。甲说:“哎呀,昨天有个大夫从您家出来,莫非您家里有人病了吗?”乙说:“今天一大早我看到有军人走出您家,我以为您家爆发战争了呢!”一眼就看中姑娘找到媒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没告诉你?”媒人也不示弱,“你们第一回见面后,我就说,他一眼就看中你了。”模仿大…  相似文献   

14.
蒋廷松 《乡镇论坛》2008,(29):38-38
黄大嫂的两个儿子有出息,都进了城,一个办起了遮阳帽厂,另一个开了家雨伞厂。但此后,黄大嫂一直忧心忡忡,日子一久,便病倒在床上。村里的乡亲知道黄大嫂的病因后,便去为黄大嫂解忧。邻居羡慕地对黄大嫂说:“黄大嫂,你真是好幸福啊!”黄大嫂说:“我有什么幸福的,我都快要忧愁死了!”邻居说:“我就不明白了,现在你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还有什么可愁的?”  相似文献   

15.
9月27日,即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开幕的当天,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在下榻的宾馆与新闻记者会面。有记者问:“你今天才到上海,晚上又要飞回深圳,全球论坛这样宝贵的机会你只呆一天,是不是只把出席大会当成一种荣誉?”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2012,(10):91
一天,一个身为富商的父亲带着儿子到乡下去,想让儿子看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贫穷的农家住了几天,回来后父亲问儿子:“你看到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了吗?”“哦,看到了。”“那么,你告诉我,此行你学到了什么?”儿子回答说:“我看到了他们有四只狗,而我们只有一只;  相似文献   

17.
一天清晨,一个牧师正在准备明天的说道词。太太不在家,小儿子哭着要去迪斯尼乐园。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小碎片,对儿子说:“你如果能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儿子花费大半个上午的时间,但不到10分钟,儿子便拼好了。每一张碎片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整张世界地图又恢复了原状。牧师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孩子回答说:“很简单了!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先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父子醉酒父子两个,都是酒鬼。一天,父亲在朋友家喝得酷团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来。回到家,盯着儿子的脸看了好一会儿,生气地说:“奇怪,你的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入不人、鬼不鬼,我不能把这座房子留给你!”儿子在家也喝得烂醉如泥,听了父亲的呵斥,说道:“那更好!像这种招摇晃晃、来回打转、东倒西歪的房子,白给我都不要!”先生牛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一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傅干活,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人同桌。那先生想:这两个“赤脚人”,…  相似文献   

19.
张朝尊 《经济界》2002,(3):27-30
一、正确理解“剥削”的社会作用 说我国的私营企业主不是资本家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有其深刻理论基础的。这就是“剥削有功论”和“剥削有限”。“剥削有功论”这个词的来源,据王光美同志说是“四人帮” 为了打倒刘少奇,把他1949年在天津一次座谈会上的谈话概括为“剥削有功论”。添油加醋,加以歪曲和非议,对刘少奇进行攻击。刘少奇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一位资本家这样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要判刑,要杀头的’。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  相似文献   

20.
地板     
家里的地板铺好前,主人的一双拖鞋半年就磨出洞了。可是家里的地板铺好后,主人的一双拖鞋仍是半年就磨出了洞。他十分不服气,分别告到地板公司和拖鞋厂。地板公司和拖鞋厂的人说:“这可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可以保证拖鞋在地板上磨擦至少5万次不坏,但无法保证你一天24小时到底要磨擦多少次。”犤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一定要知道一件事情的问题在哪里。乱怪罪别人非做人之道。犦(王光家/文)地板@王光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