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服务业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湾服务业快速发展,2007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例超过70%,服务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中绝对的主导产业。但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几个指标看,和美国、日本以及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香港相比,台湾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特别是反映出口竞争力的两个指标在几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末位。台湾服务业竞争力的弱势反映了服务业存在不少问题,也阻碍了台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台湾要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并使服务业真正成为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升级的动力,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世界经济中的两岸经贸关系论坛"定于2007年11月10日—11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的主要议题为:(1)东亚地区经济整合与台湾的选择;(2)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3)两岸经济的转型与发展;(4)国际视野下的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ECFA后续阶段与两岸产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是中国持续推进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和两岸经贸关系快速推进的一年。以6月29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8月18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对ECFA的审议为标志,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机制化运行时期。  相似文献   

4.
2000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出现首次"政党轮替",给台海和平以及两岸经贸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变数。本文认为,祖国大陆和两岸同胞推动经贸合作的主流民意,与台湾当局限制两岸关系发展的图谋之间在多个层面上的博弈,以及台湾当局出于无法回避的经济考量而呈现出某些举措的两面性,才形成了两岸经贸关系的现有格局,使得祖国大陆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因此,台湾只有通过与祖国大陆建立更紧密经济合作,方有可能融入东亚区域合作并求得自身定位。两岸经贸关系长期保持互动和实现双赢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台湾经济的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是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一年,其原因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台湾当局阻碍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等。本文认为,2002年要正面促进台湾经济的复苏和增长都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瑞士两家知名经济评比单位(IMD和WEF)2004年对台湾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台湾 经济在2001年以来经济却衰退。这个矛盾的关键因素在于台湾私人企业竞争力有进步,而有 关官方的指标却都下降。由于官方影响投资环境不利因素和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因素大于台商个 人和企业竞争力进步,因而出现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7.
陈广汉  朱荃 《亚太经济》2013,(3):137-142
本文利用1995-2011年两岸贸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两岸31个产业的比较优势、互补情况及各自随时间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分工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升了两岸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两岸投资与贸易的非均衡发展,既是比较优势的反映,也是两岸市场不对等开放的结果。投资的对等开放将改善两岸贸易的非均衡状态,有利于台湾本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瑞士两家知名经济评比单位(IMD和WEF)2004年对台湾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台湾经济在2001年以来经济却衰退。这个矛盾的关键因素在于台湾私人企业竞争力有进步。而有关官方的指标却都下降。由于官方影响投资环境不利因素和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因素大于台商个人和企业竞争力进步,因而出现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9.
瑞士两家知名经济评比单位(IMD和WEF)2004年对台湾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台湾经济在2001年以来经济却衰退.这个矛盾的关键因素在于台湾私人企业竞争力有进步,而有关官方的指标却都下降.由于官方影响投资环境不利因素和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因素大于台商个人和企业竞争力进步,因而出现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2010年是中国持续推进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和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一年。以6月29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8月18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对ECFA的审议为标志,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机制化运行时期。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