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萍 《大经贸》2005,(4):6-7
国际产业的转移。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中。成就了局部区域的迅猛发展。以广东而言。工业高度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仅占有全省23%土地和3琥户籍人口的珠三角地区,拥有全省83%的GDP和87%的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
胡勇  贺兵 《商业时代》2007,(28):94-95
珠三角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是珠三角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SWOT对珠三角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专利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该区域特色经济产业专利发展战略的方向,以实现珠三角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骏  王波 《中国市场》2011,(19):178-180
本文从产业和城市两个角度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个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通过构建对应的测量指标,本文发现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还不高,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还很分散。在广东执行双转移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应该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同构系数、地区专业化和区位商角度出发,分析了《纲要》实施以来,珠三角产业一体化进程。指出《纲要》实施以来,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指出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珠三角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     
《中国海关》2005,(1):23
自去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陆续出现民工短缺现象,2005年这种现象将有所加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调查报告表明,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尤为严重.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缺工在10%左右.如广东现有的1900多万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该地区正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目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吕萍 《大经贸》2005,(4):14-15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去是确定无疑的,问题是,转移到哪里去? 随着泛珠三角合作计划的实施,广东省与周边省区的合作愈益紧密。看到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纷纷南下招商引资,希望能够在产业转移中分得一杯羹。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过江龙”,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着实捏了一把汗。因为,与周边省区相比,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土地租金、电力、劳动力供应等方面并不具明显优势。怎么办?如何把产业转移到山区和东西两翼去? 去年6月下旬,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到韶关开展调研时提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广开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是韶关发展工业的关键所在,可以采取与珠三角地区合作兴建产业转移园区的方式,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山区转移,一方提供土地,一方提供项目,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山区发展步伐。东莞市石龙镇和韶关市始兴县的合作实践证明: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要做好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工作,就是要从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着手。  相似文献   

7.
始兴,一个位于粤北的山区县,因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工作走在前头,多次被黄华华省长在重要会议上提到并给予充分肯定。是什么让始兴县食到承接产业转移的“头啖汤”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正处于关键时期,各产业转移地只有选择适当的转移模式才能保证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可分为三种模式,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不同城市的发展现状、产业特征和转移目的等进行分析,来探究珠三角不同城市选择各自产业转移模式的原因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梯度转移理论的广东省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西两翼、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差异,以及各区域的特点,认为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之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梯度性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存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并分析了产业转移目前存在的一些障碍,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闻铭  黄志忠 《大经贸》2008,(5):15-17
30年来,广东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机遇,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时过境迂,当政策扶持、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不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一并呈现时,曾经支撑珠三角经济腾飞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却成为制约珠三角经济发展势头及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瓶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还能否成为经济发展的常青树,继续引领中国走向经贸强国的康庄之路,将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陈亮秀 《中国市场》2010,(27):97-97,10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集群组织形式的珠三角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省形成了6个省级产业集群、48个市级产业集群和123个县、区级产业集群。现在,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经济紧缩,国际势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挤迫,以及广东产业升级的新要求的多重影响。在这新的形势下,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如何突破障碍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本文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物流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比较火热的一个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了物流业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作用。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搜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春华 《大经贸》2005,(4):12-13
目前,珠三角地区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压力,如何正确实现产业升级?如何实现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共建?这是广东省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布局和结构的现状我国软件和IC产业地区间发展差异显著,企业集中分布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京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全国85%的软件产业和95%以上的IC产业的销售收入集中在这三个地区。中西部地区软件和IC产业,依赖个别省市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长沙和武汉等的带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广东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机遇,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时过境迁,当政策扶持,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不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一并呈现时,曾经支撑珠三角经济腾飞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却成为制约珠三角经济发展势头及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前列。进入21世纪,面对其他后发地区的竞争,珠三角如何保持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从产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来为珠三角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7.
周野 《商》2013,(18):242-242,237
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只是需要促进整个区域布局不断地完善,还是有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物流经济是珠三角经济发展基础,也是珠三角产业发展经济亮点,还是发展珠三角物流经济发展基础。为此,发展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不只是需要考虑到珠三角经济,还需要实现物流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此,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论文选择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物流经济概念和层次,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飞 《市场论坛》2009,(1):10-12
珠三角沿海地区经济持续繁荣的背后,面临着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问题.广西作为珠三角近邻,泛珠三角经济区9+2的成员,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探讨广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问题,意义重大.文章根据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对本地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大量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其中发达地区又以香港、台湾等地为主。经过20年多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3年,“泛珠三角地区(9+2)经济合作”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产业同构现象广泛存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重复建设"论的错误,接着基于产业盈利和对区域增长绩效等指标对珠三角同构产业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运用奥地利学派相关理论论证了相邻地区区际产业同构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