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玛莉  潘郁 《经济师》2004,(4):120-120,12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 ,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 ,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 ,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由金融电子化而产生的电子货币,是货币形式在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的另一次变革.而这次变革使得中央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都受到电子货币发展的强烈冲击,电子货币的兴起使得中央银行职能发挥面临全新的挑战.所以,对电子货币影响央行职能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央银行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央行职能,这对我国金融业稳健快速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瑛  吴小丽 《时代经贸》2013,(10):60-61
由金融电子化而产生的电子货币,是货币形式在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的另一次变革。而这次变革使得中央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都受到电子货币发展的强烈冲击,电子货币的兴起使得中央银行职能发挥面临全新的挑战。所以,对电子货币影响央行职能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央银行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央行职能,这对我国金融业稳健快速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文瑞 《经济师》2005,(11):11-11,13
电子货币作为一个蓬勃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引发了理论界对它的关注。从货币需求角度分析,可以得出电子货币的普及产生了减少货币需求的效果的结论;而在货币供给方面,电子货币会影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从而对信用创造过程产生影响,相应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程序就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网络经济,对传统金融产业和金融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金融巳成为本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主流,电子货币也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子货币的发展,使传统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步步走来的电子货币时代,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网络金融管造一个稳定而又务实的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海贝 《经济视角》2013,(10):43-44
作为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核心的电子货币,其作用与影响不仅仅是货币的再次革新,它将对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电子货币本身以及它与互联网密切结合后所形成的使用特点的阐释,从各个方面概括了电子货币的主要特点,论述了电子货币对旧有商业银行体系、对现存金融管理体系(中央银行管理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货币的迅猛发展,洗钱活动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世界,利用电子货币洗钱的行为开始出现,新的领域为反洗钱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子货币特性及对洗钱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遏制电子货币洗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电子货币对未来经济金融体系的挑战中国银行总行体改办巴曙松所谓电子货币,是与当前广泛使用的所谓实质性现金货币相对应而言的,它主要是指依赖先进的电子化系统进行无纸化支付,以代替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段。在使用电子货币的场合,消费者只要把资金存入个人电脑,或者手...  相似文献   

9.
电子货币作为网络金融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现代金融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与传统货币相比,电子货币具有在特定条件下发行、流通和交易等特性。电子货币的产生,不仅丰富了传统货币的理论内涵,而且在实践中也丰富的金融发展理论,使货币供给、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等变化也在悄悄地出现,对现代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柴雪松  张彦  杨芳 《经济论坛》2005,(6):83-83,139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飞跃发展,各种电子货币一形式多样的储值卡粉墨登场、种类繁多,运用广泛而深入,被大型商场、超市、电信、医院、学校以及部分娱乐场所等领域广泛应用。各种多彩储值卡走俏流通直接VS国家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是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金融)的一块基石;同时,也是网络经济学(尤其是网络金融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解决电子货币的相关理论和应用问题,对于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金融)和网络经济学(尤其是网络金融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子货币对金融资金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从单一的计算机个体发展到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个统一体.由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革命性的升级也带来了新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由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矛盾.特别是网络经济中的电子货币对金融业的资金运行的冲击力更加明显.因为,电子货币的发展依赖于发行者、消费者和商家所使用的电子货币的动机.这样必然给金融业的资金运行带来冲击.因此,认识和研究电子货币对金融资金的影响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黄正新 《经济论坛》2000,(23):37-37,43
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建立电子货币系统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和保证。自从1995年10月,美国率先建立了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相继推出各种电子货币如数字式货币(E-Mail)、数字式现金(E-Cash)、数字式信用卡(IC)等。德国商业银行正在筹划扩大网络银行服务,包括对中小企业提供网上贷款,并为这些企业购买技术。专利等实现电子货币结算。日本至少有10家银行正在试验网上电子货币结算系统,富士银行在1998年秋季推出第一家网络银行,初期服务包括使用现金卡购物、存款或转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央银行各项负债需求的分析,认为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挑战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会使中央银行干预市场基准利率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内生性金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电子货币的出现代替了现金执行货币的职能,提高了清算效率,但因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影响了居民持有现金的现状,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形,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过程及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电子货币的起源开始分析,浅析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翘楚 《时代经贸》2016,(13):10-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货币逐渐兴起。电子货币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纸质货币的时代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电子货币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电子货币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阐述当今电子货币的几种存在形式,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相关产业、跨国贸易四个方面对电子货币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弊端;从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断地完善电子货币体系,促进电子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宇 《经济导刊》2004,(7):66-6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货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银行卡作为金融服务产品,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超过6.5亿张,同比增长31%左右,人民币卡交易量45亿笔,交易总金额18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和44%。消费金额3380亿元,同比增长80%。新增特约商户4万余家,增幅约25%。由此可见,银行卡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作为一种具有行业特色的特殊商品,银行卡从办理手续到使用功能,基本上国内各银行卡趋向同质竞争,那么银行卡的市场亮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蒲成毅 《经济师》2002,(7):98-98,100
基于网络银行的数字现金一经出现 ,便迅速挤占现金通货纸币的位置 ,并替代存款类电子货币的某些发育形态 ,这种趋势加快了各种发育层次类型的电子货币不断分化和丰富完善。文章认为现金模拟型数字化货币是电子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梅坚 《经济管理》2004,(19):69-72
本文分析了两种情形下信息科技对货币联盟最佳规模的影响。第一,新的信息科技会引致新的私有支付体系供给的出现,并取代现行国家(公共)支付体系;第二,新信息科技可建立于现存的国家货币网络之上。通过对意愿支付曲线、平均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分析,研究了货币网络兼容性及其影响,分析了电子货币的出现对货币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得到了新信息科技会增加货币联盟最佳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刘勤  钱淑萍 《当代财经》1991,(7):20-21,62
电子货币和纸币一样是一种货币符号,是一种以电信号形式出现的银行货款。它伴随着银行电子化而产生,是货币银行学与计算机科学高度结合的产物。电子货币自诞生日起就以结算简便、调拨迅速、节约纸张、方便用户、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的显著优点而受到国际金融界的瞩目。自六十年代以来,美、日等国的金融机构纷纷为其银行电子化的目标投入巨款并已取得卓越的成效,其中货币材料电子化就是其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目前,用电子取代金属、纸张做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材料不仅已部分地成为现实,而且已代表了未来货币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