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国内仿制药兴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外资药企正在集中处理旗下盈利能力较差的产品线.并将资源用于高新原研药的研发。同时.为了符合"合规性"的要求.外资药企正在组团进入转型期。继2014年底在中国进行千人大裁员后,近日,美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再次曝出裁员计划.被裁员的主要部门涉及肿瘤事业部的两个产品组,包括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和伯尔定(卡铂注射液)两个产品部门均受到影响,裁员总数近干入。此外,今年3月,百时美施贵宝同时停止在中国区所有业务部门的客户招待,讲课费,学会赞助等活动,以适应中国区对外资药企合规性的要  相似文献   

2.
<正>在"专利悬崖"到来、中国政策缩紧等内忧外患中,外资药企纷纷调整在华策略,瘦身、转型、本土化,还有到基层去。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表示,部分昂贵进口专利药通过国家谈判价格可降50%。这被视为外资药企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点——它们将可能从此滑向"最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业绩回暖,不过对于在华仍处于转型期中的跨国药企来说.依旧难言轻松。在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裁员、业务剥离与并购、谈判降价和关注基层是今年上半年跨国药企的"关键词"。"严冬期"中的跨国药企逐渐交出了今年上半年"成绩单"。近期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多家跨国药企业务出现了复苏态势,而排名前十的跨国药企中,半数半年总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虽然业绩回暖,不过对于在华仍处于转型期中的跨国药企来说,依旧难言轻松。在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裁员、业务剥离与并购、谈判降价和关注基层是今年上半年跨国药企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自诺华于1987年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以来,跨国药企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甚至在中国多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等核心部门。与此同时,外资药企在中国的高级管理人才也开始出现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由普罗维登斯资本主导的价值512亿美元的收购案在2008年圣诞节前宣告失败,2005年至2007年这段大型并购的繁荣时期也随之落幕,由此银行业也开始转变业务重心。2008年欧洲最大的杠杆收购案要数瑞典北欧资本(NordicCapital)和美国艾维斯塔资本伙伴(AvistaCapitalPartners)联手收购英国上市公司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Company)旗下的医疗技术公司ConvaTec。  相似文献   

6.
<正>外资产险在专业保险领域的强势,源于其全球网络和专业团队的优势,这也正是中资同行所欠缺的短板。在车险占比高企、保险业"唯保费规模是图"的这几年,专攻"高精尖"业务、稳扎稳打的外资产险公司的风头却一度被盖过。如今,在车险严监管、保险业创新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新经济环境下,外资产险也将迎来逆袭机会。作为全球再保险巨头瑞再集团旗下的直保公司,瑞再企商保险大中华区首席  相似文献   

7.
阴吉舒 《中国外资》2002,(12):93-95
<正> 医药消费整体水平不高、知识产权保护欠缺,使庞大的中国市场一向被跨国药企视为“鸡肋”。随着全球第二大医药制造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原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和中美史克公司的成功合并,迄今为止中国地区最大的一家外资药企“破茧而出”,这也预示着跨国药企越来越重视加入WTO后不断规范的中国药业市场。 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在华成功合并为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01年该公司在中国医药市场占有率为3%,在外资制药公司中排名第一。纵观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强强联合是  相似文献   

8.
李雪峰 《中国外资》2013,(15):32-32
外资药企在华屡陷贿赂风波到底是外资药企自身的问题,还是中国医药商业环境造成的? 继辉瑞、雅培之后,又一家外资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也卷入商业贿赂丑闻。日前,长沙警方在官方微博上披露,GSK中国有关高管因涉嫌经济犯罪目前正在接受长沙警方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跨国公司新药和新中心的投资均避开了印度。相对应的是,他们正在买入中国药品消费的成功企业。在中国,尽管中央强制降价,但得益于国家保险,大型制药公司的增长率高达两位数。2005年,世贸组织的新产品专利制度开始生效。百时美施贵宝、勃林格殷格翰和默沙东就在彼时成立了印度子公司。他们面临的诱惑是印度日益增长的市场,以及印度在新知识产权保护下所承诺的具有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期,外资药企陆续公布了2020年财报,多家企业中国区成绩单也随之披露。阿斯利康以53.75亿美元占据中国市场外资药企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默沙东和罗氏,营收皆超过35亿美元,排在第7位的礼来是首次披露中国区业绩,亦有11.17亿美元进账。  相似文献   

11.
<正>从需求来看,各大药企已全面布局面向大群体的药品研发,小众群体的需求将成为拉动药企业绩的新增长点。阿斯利康390亿美元收购亚力兄制药进入罕见病领域、武田制药宣布剥离在中国内地的部分处方药业务、诺华拟7.7亿美元收购神经科学药物开发商Cadent……一段时间以来,各大外资药企通过"买"和"卖"调整结构适应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虽大,但高水平的仿制药不足……外资药企巨头默沙东近日宣布,与三星旗下生物制药公司三星Bioepis已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多个生物仿制药。据统计,未来5年内全球将有超过631个专利药到期,品牌专利药将失去专利保护,从而让出市场独占权。而专利药到期,意味着原研药企们正在告别长达20多年的黄金时代,而不得不转战仿制药领域,开启新的竞争阀门。近来,包括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辉瑞、默沙东、诺和诺华等大型外资药企,在中国仿制药市场动作频频,或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医疗行业的新常态要求外资药企思考发展模式、控制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发展新技术,凭借有限的资金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毫无疑问,外资医疗企业30年的黄金时代要过去了,以往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GE医疗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说。这也是外资医疗企业历经中国医疗市场30年黄金期后首次出现的转变。2015年,新常态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中国医药大健康行业正站在激荡变革的关口,医药行业10年的产值高增长黄金期已经结束。医药行业将从2015年开始正式步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作为进入中国医疗市场数十年的外资  相似文献   

14.
<正>自保险业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后,外资险企对我国保险市场表现出很大兴趣,且随着利好政策不断释放、制度环境持续完善,外资险企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脚步明显加快。保险行业扩大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外资险企推进增资的重要动机,但是外资险企能否克服"水土不服",在中国市场获得长足发展还需外资险企自身的努力。虽然对外开放进程加快,但外资要想"抄近  相似文献   

15.
<正>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和各地政府在推进医疗工作这块态度越来越强硬,外资药企若是在"国家谈判"层面也不响应降价政策,那在中国市场或将面临限制和压制,明智的做法是顺应趋势。今年3月初,针对"如何解决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群众用不起药"的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主任李斌对外表示,正在采取"国家谈判"等措施力争降低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据悉,目前已经选取了五个左右涉及癌症治疗及重大疾病治疗的药品作为谈判试  相似文献   

16.
<正>"从增资情况来看,2018年10家外资险企增资的动作属于高频,对其在国内市场抢滩有所助益,有助于其扩大业务规模",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可以预见2019年外资险企的布局力度将加大,或将超出市场预期"。近日,外资险企中荷人寿公告称,其增资计划已在2018年末获批,据蓝鲸保险梳理,这已是2018年第10家推进或完成增资事  相似文献   

17.
陈扬 《中国金融家》2015,(2):126-127
保险公司走出国门参与海外竞争的步伐将会加快。预计在未来几年,保险行业还会出现更多并购事件,包括寿险和非寿险公司。买楼、买银行、买保险公司……近两年爱上"海外血拼"的保险企业们可谓出手阔绰。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监管政策逐步放开,中国险企"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险企海外投资正逐渐成为常态。买楼才是真"土豪"在险企的海外投资计划中,不  相似文献   

18.
人身险保费缘何在外资险企保费收入中“挑大梁”?朱俊生认为,这来自于外资险企的产险和人身险整体战略之间的差异。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2月2日,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0年外资险企保费收入超3000亿元,市场份额相较2019年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市场份额远超产险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的扩大是对外开放政策效果的体现,而人身险与产险外资公司之间悬殊的保费规模差距,与二者的整体战略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外企动态     
<正>汇丰全球裁员1100人香港占百人金融海啸肆虐,环球投资银行出现裁员潮,汇丰控股也未能幸免。9月25日,汇丰旗下的环球银行与资本市场业务部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展开全球大裁员,裁员1100人,被裁员工占该部门人数4%,当中香港有一百名GBM业务的后勤职员被裁。  相似文献   

20.
<正>多家外资险企积极增资,是2019年不同往年的突出特点,反映出在一系列开放政策下,外资险企积极看好中国市场。险企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进一步做大业务,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共有27家险企增加注册资本金总计326.01亿元,其中有11家公司为外资险企,增加注册资本金总计63.4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多家外资险企积极增资,是2019年不同往年的突出特点,反映出在一系列开放政策下,外资险企积极看好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