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丽 《中国经贸》2010,(16):121-122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但这背后仍然存在着较为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一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依然巨大。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要加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管理;加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  相似文献   

3.
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不良贷款的大小,不仅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性、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有时甚至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本文从我国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和不同行业不良贷款率两方面来分析上市银行资产的风险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仲伟光  李昕 《特区经济》2005,(6):230-231
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不良贷款率始终在较高水平下,虽然2004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降低,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补充资本金并核销部分不良贷款带来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控制不良贷款,首先要确定贷款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并根据等级决定放款与否。因此,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是识别与控制贷款风险、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宏 《西部论丛》2004,(8):64-65
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一直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妨碍其与国际接轨的一道屏障。为防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增长,有效治理存量不良贷款,已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特点及处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忠 《山东经济》2009,25(1):96-99
在改制过程中进行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后,主要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文中简称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降至合理区间。但伴随2007年后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出新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不良贷款率很可能回升。分析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形成机制及特点,并结合国际经验,本文拟对新形势下国有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模式及路径进行探讨,并建立一个正向激励的定价和处置机制——结构性交易。  相似文献   

7.
传媒     
银行业不良贷款悄然回升这是经济增速放缓下的必然结果,亦为2008年信贷狂飙后的苦果不期然之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已经悄然回升。不期然中有必然。在完成四大行改制上市以后,中国银行业基本保持了连续近十年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降。转折发生存2011年底,那时的银行业整体不良资产率不到1%。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在卸任前曾预测,以当下银行业的体量,不良贷款翻番,不良贷款率达到2%左右,是个正常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如何从政策途径防范新增不良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巨额不良贷款已经严重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尽快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已将降低与控制不良贷款作为近几年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制定了诸如上收贷款审批权、新增贷款零不良率、不良贷款“问责制”以及信贷人员终身责任追究等等一系列从严防范和  相似文献   

9.
何清  潘焕学 《中国经贸》2012,(4):135-136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主体,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其不良贷款问题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基础上,对其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处理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治文  党均章 《发展》2001,(11):35-37
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对化解原城市信用社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又背负下了原城市信用社的巨额不良贷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贷款逐渐暴露,致使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降反升。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是城市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风险,也是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不良贷款清收难度较大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我国经济尚未走出调整周期,社会交易活跃不够,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变长,资金周转速度放慢,企业拖欠、逃废银行债权的现象增多。如全国房地产业沉淀银行信贷资金6000多亿元,商用房、办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2001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说,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国务院已决定和公布,不再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追加剥离不良贷款,现在不良贷款由商业银行依法处理。戴相龙同时还透露,为了准确反映银行资产质量,争取从明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十五”时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贷款比例平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不再追加剥离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作为监管重点,而事实上这种把数字作为监管不良贷款重要标准的思路不利于促成有效监管。未来监管应从认可既定体制的批评式监管,转变为以批判现有体制的改制式监管。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仍有很多因素会加大新增不良贷款的数目。银监会将严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持续监管分类准确度,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并将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路径和趋势,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  相似文献   

14.
王寅 《中国报道》2014,(5):46-47
虽然银行依然很赚钱,但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出现了上涨,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正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伍兵 《特区经济》2005,(11):44-45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政府设定的银行监管目标,从2001年到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必须从25.4%降为15%。由此推算,从2001年到2005年的5年内,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至少要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约2000亿元。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不良贷款的“双下降”更成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强调:“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仍然是当前的一项突出任务,要加大贷款回收力度,积极催收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6.
陶聪 《上海经济》2014,(5):28-29
引言: 风起青萍之末,2013年银行开始核销大量的不良贷款!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五大银行在2013年核销的不良贷款额度达到了590亿元人民币,创下10年来最高水平,为2012年的227%。本轮核销带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行业特征。从区域看,这些不良贷款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从行业来看,这些不良贷款大多形成于2011年前后,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造船、纺织等行业为主,也包括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如光伏和钢贸行业。去年这一轮对不良贷款的核销金额急剧增多,既是宏观经济下行使然,也与新的核销原则放宽所导致。  相似文献   

17.
齐敏 《特区经济》2006,(1):351-352
我国的金融体系运行主要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银行不良贷款,所以研究金融脆弱性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脆弱性的概念,然后就关于金融脆弱性理论与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发展做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徐莹 《辽宁经济》2007,(7):34-34
截至2006年末,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166.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2.81%。虽然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有所好转,不良贷款比例保持在5%以下,并且比2005年下降了1.4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外资银行已经进入我国境内开展人民币业务,同业的竞争将会加剧。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袁明 《西部论丛》2004,(4):46-46
2003年,建行广西区分行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压缩不良贷款10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0%以下”的奋斗目标,不良资产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有29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指标与全国先进行水平差距较大,不良资产攻坚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全面深入分析内外部形势的基础上,广西分行党委确  相似文献   

20.
高额的不良贷款比率已成为我国降低金融风险的突出障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2001年下降了3.86个百分点,下降到25.37%,但这一比率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5%的一般水平。如何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剔除阻碍降低金融风险的因素,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