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7月6-7日,"2006年中国LNG卫星站专题研讨会"在风光秀丽的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由广东油气商会和深圳梓元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吸引了包括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韩国SK集团、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电厂等相关行业250多位资深人士参加.会上,燃气专家分析趋势,业内人士介绍经验,设备厂商争相展示和介绍先进技术及设备;会下,嘉宾与代表亲切交流、深入探讨,还对海南海燃天然气液化厂和海南清澜燃气电厂进行了实地考察.炎炎盛夏,烈日热不过代表们的热情.通过两天的交流与探讨,代表不仅收获了有关LNG(液化天然气)及卫星站建设运营的信息,更增添了对中国LNG卫星站未来发展的憧憬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世界石油市场在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石油产业链各环节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动荡起伏,石油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几度突破每桶55美元的心理价位。在高油价的背后,长短期因素究竟谁为主导,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将带来怎样的影响,2005年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走势又将如何,这些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11月26~27日,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2日,3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业内人士云集深圳,参加了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每年一届的“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已成为业界人士分析市场、交流信息、沟通观点、分享经验、捕捉商机的一个平台。BP、加德士、韩国SK、沙特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深圳华安、上海金地、张家港优尼科等著名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公司均派出专员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油田、炼厂、  相似文献   

4.
海松 《国际石油经济》2005,13(10):24-3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迅速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既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存在巨大的潜力;中国对世界能源市场的依赖性和影响逐渐增强,同时也给世界能源及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5-17日,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和深圳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08年第三届中国LNG国际会议”,在中国第一个LNG项目所在地——深圳市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300多位业内外人士参与。在他们当中,既有来自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和专家  相似文献   

6.
4月9~10日,“2005年全国聚烯烃市场研讨会”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中国中化、中国化工集团以及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中心的支持协作下,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全国塑料加工协会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树立了典范。"2011年中国页岩气/煤层气国际研讨会"探讨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政策导向和市场前景,为完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煤炭市场运行的基本面分析,5月份,人们对2005年夏季煤炭供求高峰的热情开始降温,煤炭市场的景气程度有所下降。由于煤炭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与市场的期待显著背离,煤炭营销的利润空间又被大大压缩,人们对夏季高峰期间市场的信心已经遭受打击,部分较小煤炭中间商不得不暂时退市。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的办刊质量,增加与广大读者的互动沟通,我刊继续举办了优秀文章评选活动。自2005年3月至5月底,收到了大量热诚读者的选票和对提高刊物质量的建议。本刊对广大读者关心和支持深表衷心感谢,我们要认真改进工作,以回报读者的厚爱。经广大读者真诚  相似文献   

10.
特许经营作为跨国石油公司扩张零售网络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国内石油企业的认同,但在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两大集团开展加油站特许经营工作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反思这些问题,结合对国内加油站特许经营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竞争趋势的战略思考,肯定了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在成品油零售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开展加油站特许经营的指导原则--做好战略规划,循序渐进发展;坚持质量第一,突出规模效益;通过契约和制度,统一模式、整合文化;严格动态管理,注意学习、借鉴、发展、创新.同时,阐述了特许经营的工作程序,并指出:为保证特许经营的良性发展,应以内部规范的形式确定基本指导原则和工作程序,通过制度输出实现品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LNG贸易的快速发展,LNG与管道气呈现全面竞争态势.与进口管道气相比,我国进口LNG在采购价格、市场区位方面优势日趋明显.各类资本正积极进入我国LNG业务,并将对我国进口天然气以管道气为主的供应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建议中国油气企业统筹管道天然气与进口LNG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全球LNG资源,扩大我国天然气来源;对现有高价LNG长贸资源进行价格复议,通过国际合作降低国内LNG项目风险;创新市场销售模式,积极推进LNG高效市场开发;统筹考虑调峰效率和效益,积极发挥LNG灵活的调峰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对液化天然气需求量逐渐增加,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推进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工程质量,需根据设计文件、相关验收规范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划分。文章结合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结构和特点对储罐区、接收站工艺区、海水取排水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的工程质量验收划分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在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的质量验收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动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世界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LNG供应趋紧,LNG长期合同价格和现货价格飙升,LNG市场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2003-2005年,亚洲地区LNG进口增长平稳,美国和欧洲LNG进口大幅增加.美国、欧洲对LNG需求的急速膨胀是世界LNG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的主要原因.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合作的角度出发,我国进口LNG资源势在必行.在目前LNG卖方市场条件下,我国石油公司应采取积极谨慎而不悲观的态度,加大LNG资源采购工作的力度,采取灵活的商务策略,与LNG资源供应方共同寻找互利共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性电力紧张等因素,使成品油市场需求增幅远远大于往年,成品油消费的季节性差别减弱,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国内柴油生产难以满足需求。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将成为成品油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民航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增幅有所回落;农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用柴油需求将比上年增长;电力供应短缺依然存在,但用于发电的柴油数量将有所减少。预计2005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7亿~1.72亿吨,同比增加8.5%~9.6%。其中汽油消费量5020万~5085万吨,同比增加415万~478万吨;煤油消费量1190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柴油消费量10800万~10935万吨,同比增加757万~872万吨。2005年在市场供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节奏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对成品油供应的压力;柴油和高标号汽油的进口以及燃油税的出台时机。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市场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0年以来,亚太地区天然气储量处于徘徊局面,而天然气产量显著增长;2004年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08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6.36%;天然气产量为351.2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1.3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优质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印度和中国大陆已成为亚太地区LNG市场的新兴力量,过去以日本和韩国为主导的亚太LNG消费市场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2005年世界LNG的生产能力(包括运输和接收终端)为115亿吨,其中亚太地区为7500万吨。预计2012年和2020年。世界LNG的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35亿吨和5.15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分别为1.3亿吨和1.65亿吨。近年来,亚太地区的LNG贸易已经开始从以往单一的长期合同形式向更加灵活,对市场信号反应灵敏的合同形式发展,预计未来美国西海岸地区对LNG的进口需求有相当部分要由亚太地匡的LNG项目来满足,同时中东地区传统供应商的新增能力将转向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LNG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卫星站不断增加,进口项目迅速铺开,生产运输能力有所提高.在卖方主导的新国际环境下,我国LNG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提出我国LNG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LNG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很多本土服装品牌大都追随西方服饰的潮流,我们应该创造属于自己的服饰文化,体现我们的民族性,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巧妙地把民族元素和时尚、市场结合,终有一天,我国在服饰方面也将在世界服装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压力,做出了巨大的减排承诺,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低碳减排政策.其中,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低碳减排之路最为重要的举措.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市场搭建工作还未全面完成,这对低碳领域的从业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试点省份逐渐加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到2017年中国将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总量将达到50亿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2.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