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质公园建设,其意义不仅是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更为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地质公园的建设力度,这无疑成为陕西谋求发展秦巴山区经济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与政治参与者的素质密切相关,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是同高素质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用公民意识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公民,就没有政治文明的社会。公民意识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分析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而探讨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从喜 《科技和产业》2004,4(5):10-12,F001-F004
<正> 2003年12月8日,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会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埃德博士一行,并来到设在国土资源部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共同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揭牌剪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土资源部共同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正式启动,标志着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1922年,是中国科协下属全国性理科学会之一。中国地质学会挂靠在国土资源部,现有学会办事机构编制20人,下属专业分会50个,会员8万人。中国地质学会在作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为广大会员服务同时,关注国内外地质科学发展走向,近年来配合国土资源部在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5.
朱慧  曾克峰  刘超 《特区经济》2013,(1):194-196
通过思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主要经济数据的比较,认为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是思南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贵州思南的经验告诉我们:①西部贫困县地质公园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②地质公园可以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品牌;③地质公园建设为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机遇;④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⑤地质公园的建设为区域产业调整提供新思路;⑥地质公园建设提升了地区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育真有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必选路径。受传统文化和历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存在明显的缺失,成为当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应从发展、教育、实践、尊重几个层面来探讨如何培育农民公民意识,以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中共中央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系列要求,既强调了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又体现了对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新型社区的健康快速发展,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相似文献   

9.
日前,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工会在深圳分公司岭澳二期核电现场隆重举办管工电工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各分公司、核电项目的8个基层单位的50名选手和领队参加了竞赛,中核二三公司总经理董玉川、工会主席朱辉参加活动并做了重要讲话,河北省国防工会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向竞赛组委会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0.
张远祯  涂宗生 《中国经贸》2012,(10):197-197
发展环境是区域发展第一竞争力,干部作风是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文章结合今年江西省地税系统开展的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客观分析了地税系统现阶段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地税系统如何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做了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木娇  赵玮 《科学决策》2008,(10):53-53
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但是快速的经济发展已经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我国农村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总结和探讨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它的产生、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法治环境基础。如何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关系区域发展模式的命运。在区域发展模式背景中建设法治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重点应该是加强地方立法,完善主要机制,建设好行政法制环境、司法法治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跨度长、养老负担重、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对此,我们必须要有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润羊  花明 《乡镇经济》2008,24(12):4-7
文章在阐释了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基础上,诠释了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指出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从环境法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农业环境立法现状剖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四大困境:法律内容分散、管理条块分割、执法力量分化、行为主体分离;并从协调法律内容、完善立法体系,理顺管理体制、行使有效监管,整合执法力量、发挥部门合力,通畅沟通机制、促进公众参与五个层面提出了推进新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农村民生的任务非常艰巨。吉林省为了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创建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农村人居环境,并以此作为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抓手,按照城乡统筹和突出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以"四清四改两化"为重点任务,以"三线一环"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进"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加强道路桥涵、排水设施、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第三届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在杭州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开幕式,并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发表讲话。陈小娅表示,促进教育公平要做好两个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助困难群体。陈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其和谐的育人环境不仅有助于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同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于高校而言,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应狠抓重心,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着力点,通过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文章通过对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结合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现状以及高校存在的腐败现象,探究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益帮助,积极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寻根学校文化,探索课程建设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充分意识到,只有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并将学校课程建设植根于学校文化上,才能不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庆阳市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作了详细探讨,并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治理教育发展环境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氛围和工作环境,努力打造效率高、服务优、质量好、信誉佳的教育发展软环境,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