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作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红极一时的品牌,斯太尔曾是上世纪中国重型卡车的代表,斯太尔技术的引入,结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缺“重”时代.而今天的斯太尔实现了华丽转身,以中国“芯”的姿态面向中国乃至全球市场.2013年年末“湖北博盈投资”收购了这个在全球拥有百年技术沉淀的欧洲品牌100%的股权,“奥地利斯太尔”登上中国上市公司的舞台,之后更名为“斯太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奥利地百年品牌摇身变成“中资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来自欧洲的中国“芯”.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一季度陕西重汽生产重型卡车2904辆,销售2756辆,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80.04%和80.60%,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重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市场中多占些份额。陕西重汽面对纷繁的市场,采取“一手抓双优品牌,一手抓营销网络”的1326工程;即一季度在全国建立了11个分公司、31个地区办事处、200家营销协议单位以及200家服务站、60家专业改装厂的格局。在产品发展上,提出“三最”、“四个平台”策略。“三最”即向社会奉献最有价值的产品、为经销商创造最大商机、为用户提供最大利润:“四个平台”即通过合资合作,形成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重型汽车平台:与德国MAN公司联合研制的F2000系列平台,将欧洲的技术嫁接在国内最好的重型车上;在原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提升,形成斯太尔改进型产品平台;斯太尔的标准型平台。  相似文献   

3.
人类呼吸系统的作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是维系生命的最基本需求。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它所具备的进排气系统同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样,是维系汽车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重型卡车进排气系统的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演变,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重汽引进斯太尔技术后,斯太尔车的进排气系统迅速取代了老一代国产黄河、红岩、延安等重型车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17日,是我中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车技术项目20周年的日子。翻开中国重卡历史,斯太尔重卡是80年代木至上世纪末占据我国重卡平台的主力车型。进入新世纪,斯太尔这一走入成熟期的重卡品牌,依然风光无限,让我们走近斯太尔。  相似文献   

5.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口卡车(包括CKD进口在中国合资生产)总量3987辆.同比下除60%.在进口卡车中,欧美进口卡车占总进口量的51%。在所有欧美进口品牌卡车中.沃尔沃卡车向最终用户和上装厂交车量达1148辆.占欧美进口卡车总量的52%,同比上升了25%。至此.沃尔沃卡车已连续八年蝉联中国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冠军.同时连续第五年超过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的50%。  相似文献   

6.
6月23日,中国重汽和曼·斯太尔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联合举办中国重汽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技术项目成果汇报会,正式宣告双方合作的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曼恩商用年辆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汉思腾(Bengt Hamsten)先生和副总裁努林格先生(Franz Neundlinger)出席了汇报会,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以及中汽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听取了项目的总结汇报,见证了项目的圆满成果.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的斯太尔技术成为中国众多主力卡车厂商的技术源头。面对21世纪中国运输市场所显现的崭新发展趋势以及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自主核心科技创造与时代同步的重卡产品.让中国自主重卡平台形成持续的升级能力.成为解放自主研发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以更契合中国运输环境.更符合中国客户消费水平,性价比更优的卡车产品满足用户当前需求.成为解放产品研发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春兰     
《中国汽车市场》2003,(5):58-58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针对中国卡车市场做过一项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2010年,中国卡车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50万台以上,其中重卡的需求量将达到十几万台。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每年重型卡车的销售量只有1万台左右。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运输革命将在2003年全面展开,公路运输在很短时间里就会进入重卡时代,重卡每年的需求量将达到5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9.
英国一家咨询公司最近对全球卡车工业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到本世纪末全球主要市场上卡车的销售量将持续增长,而今年总的需求量将增长20%以上。 经过1991—1993年的衰退期之后,西欧地区卡车销售量正出现强劲复苏势头。去年,西欧卡车产量增长了27%,达27.02万辆,是历史上增长幅度最高的年份。今年预计增长11.6%,达到30.17万辆,而到本世纪末将达到34.15万辆。德国和意大利也将随着整个欧洲卡车市场的复苏而使销售量增长,预计这两个国家今年的总需求量会达到23.53万辆,比1994年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17日,是中国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车技术项目20周年的日子.翻开中国重卡历史,斯太尔重卡是80年代末至上世纪末占据中国重卡平台的主力车型.进入新世纪,斯太尔这一走入成熟期的重卡品牌,依然风光无限,让我们走近斯太尔.……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17日,是中国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车技术项目20周年的日子.翻开中国重卡历史,斯太尔重卡是80年代末至上世纪末占据中国重卡平台的主力车型.进入新世纪,斯太尔这一走入成熟期的重卡品牌,依然风光无限,让我们走近斯太尔.  相似文献   

12.
在强手如林的欧洲重卡市场中,曾经很难寻觅到中国卡车的身影。以往中国卡车出口只局限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大批量出口到欧洲的先例。而今,伴随着解放奥威等50辆重型卡车的行进车轮,我国自主品牌重卡首次成功登陆欧洲市场;解放奥威这款自主品牌的卡车杰作将在国际舞台上释放出更加耀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汽车工业,这是全国人民和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共同心声。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命名并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一代伟人赋予了一汽第一的使命。由伟人亲笔命名的“解放”卡车,作为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从此引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滚滚东流。  相似文献   

14.
售后服务是卡车品质的象征,是卡车企业经营理念的代表,是卡车企业管理模式的缩影。它能直接影响到卡车的销售和卡车在用户群中的口碑。向一位用户销售第一辆卡车靠的是营销人员的努力,向用户继续销售第二辆卡车时,往往靠的是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重汽全面超额完成了既定的奋斗目标。全年产销重型汽车4.5万辆,产销斯太尔发动机15.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30亿元。主要指标同比增长一倍,再创历史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口卡车(包括CKD进口在中国合资生产)总量3987辆,同比下降60%.在进口卡车中,欧美进口卡车占总进口量的51%.在所有欧美进口品牌卡车中,沃尔沃卡车向最终用户和上装厂交车量达1148辆,占欧美进口卡车总量的52%,同比上升了25%.至此,沃尔沃卡车已连续八年蝉联中国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冠军,同时连续第五年超过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的50%.因为日本五十铃、三菱、日野、日产柴四个品牌的进口和CKD生产有大幅度的降低,沃尔沃卡车品牌第一次超过日本品牌而跃居进口品牌第一位.沃尔沃在进口品牌卡车中的市场占有率(包括国内生产的)从2004年的11%,一跃上升为29%.……  相似文献   

17.
4月22日,中国重汽隆重举行810辆出口苏丹重型车的交接仪式。这是目前国内重型卡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合同,合同最终在国际招标竞争中落户中国重汽,印证了中国重汽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预示着中国重汽国际化战略正在健康起步。  相似文献   

18.
回顾辉煌的2002年,解放中重型卡车销量突破20万辆.再次夺取卡车销量第一。这是一汽和解放代理商“强化客户关系体系,创建国内最优秀的营销服务网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03年,一汽解放人将进一步深化客户关系体系,在实践打造解放世界级品牌这一艰辛而光荣的大道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的著名企业;这是一个为引进斯太尔技术而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这是一个承载着中国重型汽车发展使命的龙头企业。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巨人、国人栋梁!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的著名企业;这是一个为引进斯太尔技术而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这是一个承载着中国重型汽车发展使命的龙头企业。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巨人、国之栋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