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并在涉及银行持股公司组织结构的条款中,创立了“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新的法律范畴。同时,允许银行持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升格的或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从事具有金融性质的任何业务,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但其混业经营是通过分别来自不同业务的子公司来实现的,各子公司在法律和经营上是相对独立的公司。其意义就是以“内在防火墙”的方式达到业务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目的,其竞争优势十分明显。英国、德国等也在不断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发展本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  相似文献   

2.
吴晔  黄雪锋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164-164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人们再一次陷入了对现存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和安全性的思考。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面临挑战,监管日趋重要。文章提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监管的新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控股公司不仅是一类简单的金融中介,它的生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背景。长期以来对其监管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借鉴西方监管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问题的监管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丈初步阐述了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问题,并就如何防范内部交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中,国内涌现出许多形式各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国外金融集团也纷纷进入我国。与之相比,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成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则构成了我国的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在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为代表金融集团将何去何从?显而易见,我国金融业经营与监管存在制度性矛盾。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先后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向混业经营模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都选择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实施混业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这一选择并非巧合.主要是基于各国和地区对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具有优势的共同认识。但是由于金融控股公  相似文献   

7.
有关金融控股公司及其监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加宁  王彤 《经济界》2002,(5):62-67
从国内金融业界的最新动向来看,近年来,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之下,各金融业态之间相互合作、业务联营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合作、金融超市等金融创新业务相继推出。最近一个时期,金融控股公司问题在国内也一再被人们提起,并引起广泛关注。一、分业经营、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从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国家,一  相似文献   

8.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优化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需要从优化股东会结构、提升董事会独立性、发挥监事会作用来优化内部监管体系,从理顺监管体制、搭建法律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来优化外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实践中相继由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金融混业经营重要组织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也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对我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组织机构和所面临风险的特殊性,如何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已越来越受到各监管当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出台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关于分业经营的限制,确立了“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法律范畴,标志着美国金融业乃至世界金融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分析美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已相当成熟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现代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金融分业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迅速发展,正确认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途径,并从组建过程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完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国明 《财会通讯》2011,(7):144-14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这种混业经营模式与其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检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否带来了风险的增加。结果发现: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具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3.
郝伟  余鹏翼 《企业经济》2002,(12):59-60
一、混业经营的三种过渡模式 1、发展综合性银行,全面放开阻碍不同金融行业之间业务交叉的法律限制.由国家监管当局制定新法规政策,取消分业制度下的严格限制,允许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金融业务,鼓励开发交叉型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业务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吴丹波 《企业经济》2006,(7):185-187
加重责任制度是指在金融集团中,当一金融子公司在未能达到法定资本充足要求或因丧失清偿能力而破产或关闭的情形下,金融控股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资本的连带责任的法律制度。在构建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加重责任制度的过程中,作者认为,加重责任法律制度宜在将来专门制定的《金融控股公司法》中专章予以规定,同时应当注意与《公司法》的衔接。其中,加重责任的帮助对象应当限定为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加重责任形式的选择问题上,作者倾向于纵向加重责任。  相似文献   

15.
当代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金融业务呈现交叉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新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购并不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购并,加快国际金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张慧  马锐 《财会通讯》2009,(1):145-148
本文通过构造模型,揭示了我国银行审慎监管的目标选择,在考虑我国银行业特性的同时,吸收《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所体现的激励相容监管理念,提出实现银行内部管理、市场约束和官方监管三者的有效结合,兼顾稳定与效率两大原则;运用数学推导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证明,当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时,可以实现金融稳定与利润稳定,并可以保持内部管理与银行各大部分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而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是多种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的聚合体,一般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业务经营,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如发行中价、交易中价、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加上由母、子公司形成的这种"集团控股"式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使其成为了金融风险的高度聚合处和汇集点.旨在分析金融控股公司这种新生的经济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造模型,揭示了我国银行审慎监管的目标选择,在考虑我国银行业特性的同时,吸收《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所体现的激励相容监管理念,提出实现银行内部管理、市场约束和官方监管三者的有效结合,兼顾稳定与效率两大原则;运用数学推导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证明,当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时,可以实现金融稳定与利润稳定,并可以保持内部管理与银行各大部分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金融控股公司是对传统分业经营体制的重大革命,它冲破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界限,在集团内部实现了混业或综合经营。这种新的金融业组织结构,既有利于金融机构通过股权交叉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又有利于分业监管和更好地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风险。在国内尚不具备全面混业的条件而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又时不我待的两难情况下,积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从分业到混业的一个现实选择,有利于我国实现金融经营和监管体制从分业通向混业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出现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等。而且他们的发展可是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有效微观裁体。中国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道路上,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