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国与东亚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自1976年东盟成立以来,中国经济比东亚经济的持续性更强,但中国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的相关性经历了先增强再减弱到再增强的过程;中国经济波动滞后于东亚经济波动,表明中国经济对东亚经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东亚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东亚经济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远比中国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与各国经济波动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动较大。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对经济协同性演变背后的动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边贸易程度和金融一体化程度对经济协同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程度、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以及汇率波动程度也对经济波动协同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的双边贸易进行了验证。分析认为两国GDP、人均GDP、是否是APEC成员国、自然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总解释力为75%。模拟结果对中国发展双边贸易产生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强化积极因素,包括双方的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和某些制度安排等;转化消极因素:加强发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并不断降低与他国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世界经济波动与国内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世界经济波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国内GDP的格兰杰原因,而利率并不是国内GDP的格兰杰原因。世界经济波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有同向影响,但国内经济波动主要还是来自于其本身的惯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澳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国实际GDP、澳大利亚实际GDP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澳两国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两国双边贸易收支这四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两国贸易收支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调整人民汇率不能解决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人民币汇率与双边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理论上的J效应;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目前还是一个外贸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波动会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资本的跨国流动传导到别的国家。鉴于美国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FDI来源国,其经济的波动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在以双边贸易与投资为传导纽带,暗含汇率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冲击的长期传导机制和短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经济的波动主要通过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途径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单因子模型,本文就1996~2008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周期关联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认为:存在两种力量左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一种是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联系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收敛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一种是国内特殊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脱钩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从中国入世之后GDP国际关联的特征来看,收敛性力量更强一些;而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约58%可以由世界公共因子来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衡量国家间的距离和国家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相比较,农产品贸易更容易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因此,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农产品双边贸易.本文以2002和1998年中国8类农产品对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的人均GDP和中国与出口市场之间的距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NAFTA中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1994~200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与世界各国在各种商品门类中双边贸易的细分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及反事实估计的方法对美国在NAFTA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分析,测定1994~2003年的十年中NAFTA给美国带来的静态效应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发展和验证了测定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计量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除STIC中的第8类商品外,NAFTA给美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而且除第3类和第9类商品以外,其他各类商品进口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都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此外,NAFTA十年来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生了约2.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流量主要受GDP和人均GDP的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内地与香港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未来,内地应该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统一市场,深化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优化区域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分析货币与信贷在解释经济波动的差异入手,结合中国政府主导经济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目标冲突的信贷模型,分析中国的经济波动。中国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信贷约束”的地方政府提供过度的总量供给与承担宏观调控和银行风险的中央政府存在需求压缩之间的矛盾。增长与调控从时间上讲是相互分离的两个过程,低利率与负利率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客观上起到了缓解信贷偿还压力和减少宏观经济风险的目的。上述结论得到经验研究的有力支持,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尽管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经济系统出现偏离时,以行政命令为主的GDP调整较信贷规模调整有更高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的若干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时期。继1999年我国GDP增长率摸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7.1%之后,我国经济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好转的影响下开始回升。2000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200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并且这种势头有望继续保持。纵观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轨迹不难发现,我国GDP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比较明显,且波动幅度较大;而实践表明,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波动,其波动同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作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与斐济双边贸易数据,分析双边贸易规模、特征及贸易依存度,运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检验蓝色经济通道对中斐双边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中斐双边贸易互补性较为明显,斐济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中国对斐济的贸易依存度,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及贸易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存在显著的市场效应,推动了双边贸易发展;地理距离仍是影响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基于蓝色经济通道构建背景,提出应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贸易商品结构,促进双边贸易均衡发展,利用政策优势,加强双边贸易合作,提升区域经贸合作水平,利用对外直接投资,驱动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美自由贸易区(即NAFTA)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NAFTA运行十年来,对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NAFTA十年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对即将建立的任何南北合作型的区域经济组织都有借鉴意义,对拟建立的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衡量国家间的距离和国家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相比较,农产品贸易更容易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因此,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农产品双边贸易。本文以2002和1998年中国8类农产品对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的人均GDP和中国与出口市场之间的距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韩贸易与我国GDP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贸易与我国GDP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两国在经贸合作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中国的贸易逆差居高不下;贸易摩擦和纠纷不断.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合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加强双边磋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泰安市房地产投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ECM方法,探讨2000-2014年泰安市房地产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波动渐趋平缓,但总体贡献率较低;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偏低,对经济拉动能力较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拉动的依赖性增强;房地产投资与GDP之间既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又存在短期波动关系;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而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泰安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