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6年3月13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宣布,正式对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收购荷兰博格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博格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公司海外收购进行反垄断调查.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入世,将中国企业推向了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加深,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企业的收购与兼并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经济市场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兼并收购虽然是法入名下的公司行为,但与社会经济的变化息息相关.兼并收购的成功意味着会给企业、市场以及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如果失败,对企业、市场、社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评估收购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采取相应对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05,(1):94-94
美联社评出了2004年度10太国际经济新闻,其中国际油价飙升位居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名列第五。具体的榜单是:1国际油价飙升;2,美联储加息;3、默克公司召回关节炎止痛药Vioxx;4.美国家政女皇玛莎斯图尔特入狱服刑;5.中国经济增长迅速;6.凯马特收购西尔斯.  相似文献   

4.
视点     
《进出口经理人》2011,(5):16-16
中航国际 成功收购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国际)于4月20日宣布,中航国际已与美国德立达技术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市完成了收购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简称大陆发动机公司)的股权交割,此举标志着中航国际正式完成了全部的收购程序,  相似文献   

5.
袁婕 《现代商业》2011,(22):26-27
近年来,国际名牌企业相继在中国展开并购行动。雀巢收购徐福记是继百胜收购小肥羊、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等之后的又一典型案例;同时,也是雀巢收购云南山泉、银鹭集团等行动之后的大手笔。这些并购行动之所以在中国如火如荼,和改革开放、中国崛起的背景条件关系很大。2010年我国的经济实力超越日本,坐上全球第二把交椅。有观点认为,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是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里程碑事件。  相似文献   

6.
夏勇 《商务周刊》2009,(17):78-81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成为国际投资舞台上的最大亮点。2009年伊始,中国五矿17亿美元现金收购澳洲矿业公司,中石油拟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中石化出价72.4亿美元收购在伦敦和多伦多上市的瑞士阿克达斯石油公司……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待他们的除了鲜花和掌声,更有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朱仁 《国际市场》2003,(8):53-53
上个世纪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一些大公司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打国际牌,收购外国公司,这些公司在进军途中有胜有败,为后来的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赢得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看中国的海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和金额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开拓国际市场。最近,中国民营轿车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今年的最大收购。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开始,谈谈现阶段众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视点     
《进出口经理人》2010,(9):16-16
吉利完成沃尔沃全部股权收购 8月2日,吉利集团对外宣布,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据了解,吉利集团此次的收购资金为15亿美元,少于之前所预计的18亿美元。至此,这起中国最大的收购海外整车资产案宣告完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吉利集团成功收购沃尔沃,将使中国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对于中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铝收购英国力拓股权案的主要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国际并购规则,合理制定有利的收购方案,充分利用了当时存在的“两拓”争议,减少了收购过程中多种阻力,因此,这是一起成功的影响巨大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  相似文献   

11.
北汽收购萨博的事成了。我特别惊喜。这算是近一段时间来,围绕着中国汽车企业参与收购国际知名整车企业的一次成功案例。就在2009年10月底,科尼赛克宣布退出收购萨博,我还在想,北汽参与科尼赛克一起并购的事会否搁浅?  相似文献   

12.
段澄 《三联竞争力》2006,53(7):13-13
植根于中国拥有最大用户群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移动(HK0941),正在企图借着收购试水国际市场。继去年末完成收购香港华润万众后,今年又传出中国移动将斥资53亿美元收购Millicom,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卢森堡、已在16个国家运营业务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觊觎中国几十年的国际并购大腕们开始从容不迫地收购我们的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消费品、基础材料以及机械等领域的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钢材领域——米塔尔收购华菱管线,机械领域——凯雷收购徐工机械集团,电气领域——丹佛斯收购浙江海利、通用电气收购上海新华……跨国公司在中国蛰伏已久,已经开始蓄势而发,有多少“收购事件”还将上演?  相似文献   

14.
朱磊 《广告导报》2008,(2):38-39
宏盟集团,全球领先的广告和营销服务集团,日前通过BBDO宣布收购中国领先的整合传播公司——中国宣亚国际传播集团的部分股份。此通过BBDO的重要投资标志着宏盟集团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传播行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出海抄底”的时刻到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资本国际扩张的步伐,这两年明显加快。2007年,中国金融机构和资源类企业完成了多笔令人膛目的海外收购,交易的规模和密集程度都前所未有。步入2008年,中国铝业并购力拓矿业集团,江西铜业公司与中国五矿共同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公司,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国开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以及还在进行中的中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次贷危机令西方各大企业的股价出现深幅下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国门,抄底全球资本市场,股权投资成为他们充分利用的投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资本热潮中的公司组合兼并具有其正面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因为过度的敌意收购而导致公司的倒闭、分裂,或者因为收购者在完成收购后出售公司资产或者大规模裁员导致目标公司甚至全社会利益受损的现象。如今,中国市场经济也发展到了资本运作阶段,也频频出现敌意收购的案例。借鉴美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实践,从"宝万之争"纵观整个中国经济市场资本运作的利弊得失,深化人们对敌意收购的认识并使市场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各种并购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双汇国际利用杠杆收购,成功地以小博大,减小了收购时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8.
杜晓堂 《新财富》2006,(4):74-79
“外资收购”一直是一个容易触动国人敏感神经的字眼。全国人大代表、首钢董事长朱继民今年两会期间关于“花300亿就能买到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用约180亿元就能控股宝钢股份”的说法着实让人大吃一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策现象”被质疑以及“北旅汽车案”开外资收购中国上市公司先河以来,有关外资收购的利弊之论一直不绝于耳。其利在于,外资收购推动了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进程,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等等;其弊在于,外资收购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本土经济边缘化,加剧了行业垄断和对本国国民的福利损失,并使本土企业沦为跨国公司国际分工的孤立环节,危害本国的经济安全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28日,是中国汽车营销人不该忘记的一个日子,对于曾从事汽车行业许久的笔者自然也不例外。这一天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协议,正式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值此,中国车企首次实现了对国际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的全面收购。  相似文献   

20.
公司     
《广告大观》2008,(10):19-19
奥康牵手李奥贝纳;实力传播中文网站九月正式亮相;广告巨头阳狮成功收购谷歌子部门Performics;TEQUILA\中国荣膺四项2008亚洲实效营销大奖;第104届广交会委任腾迈TBWA\中国负责其国际广告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