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余菊 《经济论坛》2006,(20):124-12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处于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在全流通的股市中,如果投资者发现某只股票被市场低估,就可以通过购买二级市场股票进行敌意收购,控制目标公司从而实现资本增值。面对收购方存在的以争夺控制权为目的的收购行为,作为被收购方的目标公司为维护自身对公司的控制权,必定会采取各种针对收购行为而实施的反收购策略。这种以阻止或挫败收购人而实施的反收购行为,有些时候会不惜损害到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张敏聪 《经济导刊》2006,(11):54-5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全流通时代即将来临,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活动将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全流通市场下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并提出了一些上市公司可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5月9日首批国有股流通试点名单公布至今,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过半,沪深股市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这预示着,我国股票市场正逐渐进入全流通环境。在全流通环境之下,针对中小投资者的处境及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有效治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湃 《经济管理》2007,(18):80-83
股权分置格局下“一股独大”使内部治理机制扭曲,市场监控乏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缺位,导致外部治理缺失,使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然而,在股权全流通条件下,多层次代理所造成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认为,构建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应以内部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监控,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只有通过有效改造影响治理机制的间接代理关系,加强对代理链条环节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群 《当代经济》2003,(4):61-62
一、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现状 收购与反收购、控制与反控制一直是资本市场演义的故事。反收购一般出现在敌意收购情况下。我国证券市场上敌意收购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仍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和社会公众股,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禁止流通或限制流通,这使得收购方对上市公司公开市场内收购只能从为数不多的社会公众股着手,难以取得控制权:另一原因是我国有关收购的法规相当严厉,敌意收购的成本很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敌意收购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下,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特点各异,同时对整体上市的路径选择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面对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恶意收购,目标公司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灵活运用各种反收购策略,可能会起到轻松化解危机,扭转困局的作用.文章旨在通过时成熟资本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反收购策略进行分析,以资对我国企业实施反收购策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减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相似文献   

9.
反收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董事会滥用控制权维持自身支配地位的有力工具,也可以成为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的重要武器。应否赋予董事会反收购决定权不仅要权衡反收购制度自身的利弊,也要考虑全球竞争的态势。在外资并购日益频繁的今天,赋予董事会以适当的反收购决定权,将有助于增强国内企业抵抗外资收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亮 《资本市场》2005,(5):52-53
“如果是单边送股的方案,全流通将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力量。”上海睿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在接受《资本市场》记者采访时介绍:“全流通问题一直是悬在股市头上的一把利剑,开展全流通试点,将会使市场充分消化全流通因素,转而刺激大盘上涨。”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5,(5):54-55
他们曾是股权分置问题最激烈的批评者和全流通改造最积极的建言者,在预期政策出台临近时,他们却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12.
路倩雯 《经济师》2010,(2):93-94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后,全流通进程与A股的IPO定价效率的联动关系,同时为我国提高IPO定价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暴风雨来临之前通常是出奇的寂静。比寂静更可怕的是,全流通改造来临之前A股市场接受了一场全盘暴跌的洗礼——4月22日,上证指数再次创下6年来的新低,深沪市有130多家股票跌破了净资产值。这意味着,即使国内股市能够在新的全流通方案开始后迎来一轮牛市,那它也是要真的从废墟上重新站起;市场预期越来越近的“全流通改造”方案是否能被市场各方接受,现在尚不可知,因为关于决策层的消息习惯性地近似真空。  相似文献   

14.
吴雄虎 《技术经济》2005,24(11):73-76
我国股份经济与股市中的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如何看待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找寻正确的出路,关乎股份经济和股市的发展方向,“全流通”的股权统一方案因缺乏相关条件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本文提出,恢复股权本性,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和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出路的正确之途。  相似文献   

15.
刘鹏 《资本市场》2005,(5):56-57
数年的辩论已将“股权分置”问题适时地推上风头浪尖,“股权分置”真成了横亘在中国股市发展道路上“一道迈不过的坎儿”。“分置”解除后,中国股市面临的还很难说就是坦途。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场名叫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资本市场制度性变革正在进行。我国证券市场是摸着石头“试过来”的,因为历史的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以及衍生的法人股处于暂不上市流通,而公众持股者手中的股份却处于流通的状态。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股权分置状态。上市公司这种股权分置状态的弊端是多方面,诸如两类股东的利益取向、赢利模式不一致等,严重阻碍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因而国家有关部门自上世纪末就试图解决这一制度性障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或者政策上无历史先例可见鉴、需要探索等原因,在这条怪石林立的丛林路上,…  相似文献   

17.
面对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恶意收购,目标公司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灵活运用各种反收购策略,可能会起到轻松化解危机,扭转困局的作用。文章旨在通过对成熟资本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反收购策略进行分析,以资对我国企业实施反收购策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行为越来越多,在现实中,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收购,或应对已经发生的收购,目标公司一般会采取防御或应变策略,直接或间接加大收购方成本,使一些应发生的收购难以出现或出现后失败。一般来说,目标公司的防御应变策略属于法律行为,对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而且这种法律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反收购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反收购行为的发起动因是多方面的。反收购行为的存在是有其价值存在的,对反收购的价值定位涉及到我国对上市公司立法的具体规制。反收购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利益的权衡,如何在各方利益中达到平衡正是立法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反收购是针对敌意收购而采取的行动,在当前大环境下,敌意收购有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股改正在艰难地接近尾声。除了300多家至今依然按兵不动的问题公司之外,其余1000多家上市公司或已完成股改,或正步步推进,势态逐步豁然开朗。可以想像,全流通已经令社会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一线曙光。然而,全流通看似遥遥在望,国有法人股的悬念依然颇多。上市流通几成定论,各种愿望则期待揭晓。 巨额资金的涌入与撤离,一直使内地的两大股市动荡不安。各类投资者终于可以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资本市场。资本的踊跃既可使股市水涨船高,也可使之水落石出。股价原本就是由资金的供求所决定的,一旦投资者获利的动机强烈,那么股市的投机炒作也将如火如荼;一但出现风吹草动的传闻,那么股价的猛烈下跌又会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使股票交易相对的冷淡。内地A股市场就在这一涨一跌之间吐露出投资者的利益欲望。 跌跌不休的内地股市曾经上演了无数的悲喜剧,而新近再度开市的股市同样见证了暴涨与暴跌的场面,数千亿资产就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体验了追逐的快感以及虚假的繁华景象,涨停板上荣光无限,跌停板上死去活来。当前市场上短线资金的异常活跃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人投机坐庄操纵股市,而国有股的渐次放量又将再度激起内地资本市场的阵阵涟漪,让手持股票的人们跃跃欲试。 国有法人股之前占据了内地两大股市的大半壁天下,全流通使之改变了身份,与普通的公众股无异,但种种无法预知甚至出人意料的因素又使之神秘莫测,会不会掀起更大的风浪也未可知。如果全流通没打任何折扣,那么国有上市公司的命运将从此改变,股权的转让与更替渐入常态,中国资本市场上波澜壮阔的运动也将无可比拟;而一旦受制于政策的干扰,那么,深沪股市又将在阵痛之中戚戚低迷,无以复加。 无论如何,国有上市公司之间的股权收购已成定局,似乎除了并购与控股,一切都无关紧要,只有投资者热烈追捧,各谋其利;而一旦被外来投资者收购,其结果则不仅仅会带来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转变,而且还将主导今后每一场资本运动的走向;不仅仅会牵动相关部门的紧张神经,甚至还会激发起局外人士莫名的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