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收入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太小的“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橄榄型”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实现这一转变的重点是增加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正在崛起, 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 我国中等收入人数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过小,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以稳固小康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25-26日,全国第十一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消费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交论文近百篇。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下一期续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证明了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促进消费有很大意义。知识、资本、技术(技能)、能力在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使广大农民有能力、有机会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农民工、私营企业者、个体工商户、农业大户是农村中最有希望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群体。为此,应该从剩余劳动力转移、城乡户籍一体化、加强教育和培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金融等方面入手,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5.
胡余清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4,(9):47-49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这一论断丰富了我国的分配政策。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是先进文化的消费和创造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部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时,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对收入分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作用机理后,发现两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均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31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密度曲线,验证了以上结论。对大部分省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而言,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而且贡献度逐步上升,收入分配正逐步由正效应向负效应转变,而且贡献度逐步下降。结合分析结论,文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实际情况提出的符民心、合民意并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用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正确界定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用当时当地的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的观点,较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人们的收入状况,体现其收入的地域性和相对性特征,真实体现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用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一是在贫富悬殊、基尼系数偏高的地区,平均收入界定“中等收入者”会出现偏差;二是个人收入的不透明,难以准确计算平均收入。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等收入社会成员的划分标准,学界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本文认为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得出我国社会中间成员的收入水平、数量规模、受教育程度、职业结构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等收入者群体素质高,消费特征明显,对国内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增加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消费需求,需要政府、企业和中等收入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则必须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商论》2015,(10)
新常态下扩大农村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而农村中等收入者是拉动农村消费的着力点,应加强引导与调节,提高其消费热情、挖掘其消费潜力。论文以江苏为例,通过研究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发现随着其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形成了务实与发展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正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变。但是,农村中等收入者大多重视物质方面的消费,忽视精神消费,攀比性消费普遍存在,且消费多以持续积累为主,现代消费工具使用较少。为此,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社保体系,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引导其树立现代健康消费理念,并采取合理的营销手段,促进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3.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报告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一个新的提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中产阶层,但比重很小.要扩大其比重必须以邓小平"先富、后富"理论为指导,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放宽政策,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结果是改善我国社会结构,实现这一目标要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切忌大搞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这不仅有助于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这不仅有助于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纲要已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然而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能源短缺与贫富悬殊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两大因素。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等收入者在国家所占比重越大,国家和社会就越稳定。新形势下我国扩大内需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表明当前我国正力图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军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突破合理限度,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较大威胁.主要表现是:危害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政府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之间在东西部之间的和谐发展,缩小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好平衡效益和就业,平稳过度转型难关;破除"重资轻劳"现点,构建"等边"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