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多种因素影响,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面临自然环境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问题突出、农村产业发展脆弱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产村相融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等路径推进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起至今,河北省的新民居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其推进的因素.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集体和农户“四个主体”的积极性,协调共进、形成合力来破解这些制约因素,保障新民居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和目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使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改革是关键.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核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但由于现存一些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而阻碍土地流转,因此,要加快土地流转,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目标转化成为现实的行动和未来的真实图景,需要一整套由政策、制度组成的推进措施,以及确保这些政策、制度落实到实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机制。培养农民,建立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自动机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脚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破解“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回过头来看,这些政策和措施多是从外部着手来解决“三农”问题。 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的大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以农民为主体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开始从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坚持以规划为基础,建设农民新家园;二、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服务优势;三、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农村新经济;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农村新风尚.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相似文献   

8.
一、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困难 1、发展水平低,未能全面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和政府可用财力有限,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能力有限。就局部而言,部分地区并未真正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如2005年西安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4%,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30%的比重。由于城市化比重低,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孟娥 《农业经济》2007,1(9):72-7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庞大的农民和农户几乎是完全孤立和分散的,而农民的孤立和分散是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的。相反,农民组织不仅可以代表农民利益缓冲与强势力量之间的冲突,又可以在谈判中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但目前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农业产业的特性、体制因素、传统因素、观念误区等。要克服这些因素,政府的主导角色不能缺位,同时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农村的凝聚力,提高农民的组织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分析欠发达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樊宝洪  王荣 《农村经济》2006,(11):44-4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过程。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剖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指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三农”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差别发展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首先是发展、人力资本是农村第一资本和依法治农依法兴农”的理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植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财政紧约束下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财政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成因复杂,在财政紧的束的现实条件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依法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合理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近,中,长期目标,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等,是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土地确权流转机制的现状分析发成渝两地的比较,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着重于重庆城郊农村零星闲置宅基地的确权和流转机制设计,探讨将宅基地确权证书用于城市房屋置换和贷款抵押,分析盘活城郊农村宅基地对加快城镇化及创造性地实现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益机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农民为本位,依托以建制乡镇或建制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这一重要平台,通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输送机制;农村各阶层和谐相处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合作为导向的利益整合机制;与现代文明相一致的文化利益发展机制;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利益调节机制,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利益要求,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建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金融重建面临市场垄断、管制、农村基本财产制度等制约。同时,农业银行改革尚面临重重困难,由于农业银行的商业银行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承担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部职责。信用社改革中员工的大量参股是否会对其治理结构造成影响尚待观察。显然,现有金融机构改革并不能成为农村金融重建的全部,应在对监管框架重构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发育新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特别是应鼓励进行互助性、社区性的微型金融组织的发育,并逐步规范非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16.
郭艳华 《南方农村》2009,25(3):28-31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仍应把握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以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提出解决思路和保障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四川省来说,新农村建设不仅具有艰巨性、长期性,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四川省将近一年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实质在重农强农、根本在为民谋利、关键在尊重农民.  相似文献   

18.
村干部作为管理者,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致富增收等方面,其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目前村干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套公平、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对村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激励的重要依据,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握工作重点,稳步推进:(1)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促进生产新发展;(2)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构建发展新机制;(3)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营造农民新生活;(4)以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为重点,孕育农村新风尚。  相似文献   

20.
严健 《新疆农垦经济》2007,(3):30-32,42
番茄加工业是兵团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农产品出口贸易壁垒的趋势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充分发挥兵团优势,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促进兵团红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