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曾经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在现代,两大法系都承认第三人利益合同存在的合理性.第三人利益合同因涉及第三人,其法律关系较之一般合同关系而言,不仅法律关系的结构显得极为特殊,而且合同双方当事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原因关系也较为复杂.笔者将从自己所理解的角度对其进行理清.  相似文献   

2.
刘俊芳 《特区经济》2011,(8):240-242
通过一典型案例可见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不能有效保护夫妻共有财产中隐名共有人的合法权利。揭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善意第三人和隐名共有人利益衡量角度,设计出保护隐名共有人的制度平衡策略:增加第三人的注意义务,由律师负责相关审查来减轻国家赔偿责任和明确隐名共有人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在参酌国外缔约过失责任制度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第一次对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我国《合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不尽完备,没有厘清缔约过失责任与信赖利益的关系、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第三人侵害信赖利益方面以及应如何救济,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文章力图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对信赖利益保护的研究,完善法律对缔约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高俊飞 《特区经济》2014,(6):163-164
无权处分涉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很多学者从解释论层面来探讨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如对无权处分的效力的探讨;也有很多学者从立法层面来构建第三人利益保护制度,如物权行为的引入。但各种保护思路存在如下缺陷:侧重于对无权处分的相对人的利益保护,而忽视了对原权利人这种第三人类型的利益保护。本文通过区分第三人的类型,提出对不同的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思路:通过认定无权处分合同有效和善意取得制度来保护无权处分相对人的利益;通过重构物权变动要件和完善追认权制度来保护原权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和实务上都承认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此还未作规定,理论研究尚不充分,难以适应司法审判实践的需要。本文拟从比较法分析入手,以明晰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谈商业秘密之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是不为大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当前,由于人才流失导致商业秘密泄露的现象日益严重,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已成为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必不可少的合同文件。但由于对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理解存在偏差,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缺乏规范性,导致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徐聪颖 《特区经济》2009,(5):246-248
商标窃权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出现的一类商标侵权案件,但在现行商标法中,法律却并未对由此引发的权属纠纷作出规定。本文认为,传统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解决商标窃权案件中的权属纠纷。但从充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法律在承认商标失权人有权追回商标权的同时,还应允许善意受让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商标的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丽婷 《特区经济》2011,(4):264-266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私权,又是一种垄断,当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滥用其垄断地位,从事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知识产权的滥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攀高与超标之势,需要改变目前知识产权"强保护"、"弱限制"的状况,即在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然而,保护的度与限制的范围的把握仍然是理论与实务上的一个难题。需要从理论上对滥用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对限制滥用的依据进行分析,以求最终找到知识产权保护与限制滥用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璐 《老区建设》2009,(20):21-23
由于赠与合同的单务性与无偿性,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允许赠与人随时食言(赠与人的法定任意撤销权),体现了鼓励并保护善良赠与人的立法意图,然而赠与人的法定任意撤销权却可能与受赠人对赠与的合理信赖发生冲突。文章旨在探讨赠与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的设置,进而论证了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对赠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的影响,确定合理信赖的判断标准;论述赠与合同中信赖利益赔偿责任之构成要件及信赖利益赔偿之范围。  相似文献   

10.
房屋抵押贷款保险问题剖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贷险虽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险种,但由于缺少相关的专门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的纠纷,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分析房贷险所出现的问题入手,明确房贷险的性质,提出专项立法规制的建议,并给出较为详细的房贷险专门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难点在于“保护严格”,然而,目前对于产权保护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典型的观点是产权保护对富人有利,对穷人无利。那么,产权保护究竟对谁有利,难在哪里?结论是,产权保护对全社会的发展有利,产权保护需要更新观念,建立制度,健全法律。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中限制条件与公共利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应该遵从权利制衡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与扩大参与原则;其公共利益的具体判断标准有:受益对象的多少;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国家的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目标;土地征收的结果确实能使社会公众受益。由于土地征收行为对被征收人的重大影响,应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CEO信念、信念拓扑与战略选择权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84-88
基于CEO信念二重性"正向匹配激励"和"负面棘轮效应"分析,文章提出CEO信念拓扑概念,旨在强调CEO信念表现在战略选择中具有:渗透性、动态性以及其阶段上的不可逆性;揭示企业CEO信念与战略选择存在相悖的困惑:一方面,企业战略的进取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CEO信念进取性;另一方面,由于CEO信念具有阶段上的不可逆性而带来问题.文章认为:必须调整CEO的信念,必须建立起对企业CEO的信念实现形式--战略选择控制权进行契约约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工程监理保险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工程监理保险实践当中的工程监理保险价格制定的方法和依据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指出了现行工程监理保险价格制定的不合理性及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建议保险公司对工程监理保险合同条款进行调整,同时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5.
唐雨汉 《科学决策》2021,(9):137-149
作品名称及作品中诸如角色、场景道具和章节情节等元素的名称因不符合独创性要求而无法受《著作权法》保护,但一些知名作品元素名称因其具有的"促销力"能使消费者"移情"于相关衍生商品或服务而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如何对作品元素名称的商业化利益进行在先权益保护一直是商标确权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构建"商品化权(益)"赋权模式因正当性基础缺失而不宜采用,而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权益为基础认定在先权益的保护模式能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更圆融地解决问题.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分别从类型化保护路径建构和具体要件认定标准完善两方面就在先作品元素名称的商标确权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地赋权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其他流转方式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入股流转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具有政策性,更具有法律性。从法律科学的角度分析,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均不宜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对象。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特性上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较为契合,是较为理想的入股组织形式。对于公司破产时农民面临的失地危险问题,赋予入股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先购买权,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险等制度创新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17.
魏斌 《特区经济》2008,(3):298-299
本文从协同的概念和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群战略联盟形成机制中人才联盟的协同因素。人才联盟系统处于自组织状态,协同效应的产生存在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各环节中,即人才选拔-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选拔协同途径包括人才引进理念、人才引进政策等要素;人才质量管理、人才机构管理构成人才管理的协同;人才联盟协同要素的提升还应注重人才开发学习的协同。  相似文献   

18.
公司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公司法》确立了对中小股东的民事赔偿制度和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制度,并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加以规范。但在保护中小股东的相关制度、权利救济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真正形成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汇率制度选择中的产权制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产权制衡的角度探讨了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在对产权、产权制度、汇率制度这三个范畴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制度选择的客观标准及产权本质,认为产权安排在制度选择中起着根本的制衡作用,接着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四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制衡作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因而必须结合产权制度变迁的转变来探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熊玉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2):94-96,17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