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京茶法改革是北宋最后一次、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次茶法改革。蔡京茶法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崇宁元年茶法恢复和改进了官府垄断收购的制度,崇宁四年改行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实行专卖的卖引法,政和二年又创立了系统而严密的以引榷茶的合同场法。其改革最大的特点是由官府垄断收购的专卖制向以引榷茶制度改革。以引榷茶制度成为了南宋东南茶法和四川茶法的基本模式。这一转变也代表了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财政结构转变和强化中央集权等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2.
吴金锋 《中国经贸》2014,(18):142-143
在财政分权思想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利用税收杠杆引导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受局部利益的影响,一些地区对“引税”的理解和操作早已超出了合理合法的界限,给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对此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了地方政府“引税”行为的现状和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引税”主要危害和成因,最后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商业史上,商业信用关系的兴盛始于宋代。各种有价证券的大批涌现和广泛流通,是前所未见的。在此基础上,以经营交引买卖为主要特征的交引铺应运而生。交引铺资本雄厚,能量很大,对宋代的经济生活甚至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不小的影响,是宋代商人资本的一个典型代表。我国和日本学者已提出这个问题并作过一些研究,但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本文拟从交引铺的经营活动入手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梁盼 《新财经》2013,(9):102-103
中国古代从秦汉帝国开始,就对诸如盐、铁、酒等当时的战略物资或高利润产品实行专卖,宋代就曾大搞严苛的茶叶专卖制度。  相似文献   

5.
宋代四川茶叶领域的缉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欣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4):105-108,113
榷茶法是禁榷法的一种,其起源于唐,兴于宋。宋代四川茶叶运销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三种:通商法、茶马法、茶引法。文章重点论述了宋代四川缉私法的运作情况,因为相对于“书本上的法”,我们更应重视“实际中的法”。为了保证榷茶法的顺利实施,从生产领域、贩卖领域到告赏法的推行以及官吏缉拿私茶的法律责任,政府召人买扑等方面,宋政府都制定了详细的预防和处罚等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6.
宋代银铤铭文"出门税",即人们将物品或货币带出城门时所纳之税,属于典籍中的"门税",纳税人包括商人、百姓、军人等,它不同于物品运输过程的"过税"或交易时的"住税"等税种。宋代门税来源于市制下的"市门税",是街市制形成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兼论钞引制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代中期以后飞钱的出现及其制度化,曾被认为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常常注意到它与盐茶专卖制的发展以及特别是对宋代钞引制而言的渊源关系。近年戴裔煊的《宋代钞盐制度考》与陈衍德、杨权合著的《唐代盐政》两书,都从飞钱与引钞  相似文献   

8.
唐中叶到宋初逐渐形成了以专卖法为中心的税制和财政制度,宋代专制主义统治很大程度即是依靠专卖制度的收益来支撑的。其中酒的专卖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酒课自宋仁宗开始至南宋,其年收入常保持在1 000万贯以上,如果抛去本柄钱,酒息净收入亦在600万贯以上,是宋代财政税收中的大宗项目,在专卖收益中仅次于盐息而高于茶利。另外,酒的生产、销售与农业生产、商品市场紧密相联,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观察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本文就宋代酒类专卖中有关酒价和酒的利润问题,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9.
专卖制度下我国烟草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烟草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经济效益并稳定国家财政收入发挥了作用,但在专卖专营管理制度下,我国的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本身存在一些阻碍烟草产业发展的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烟草专卖管理体制的特征,认为烟草业的高税特点使得"国家专卖制度"实际上已经被扭曲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地方专卖",这种行政性垄断导致烟草产业自身发展在资源配置、规模经济效益、市场地域分割和产业空间组织方面受到制约,由此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唐博 《发展》2015,(2):77-78
票盐制度的实施,迈出了推进盐业市场化、废除食盐专营的历史步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其中写道:"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乾隆三十三年)纲引,仍令各商每引缴银三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有奇"。奏折里提到的普福,是尤拔世的前任。"纲引",又叫"盐引",是在盐业官营的背景下,官府向盐商发放的经营许可证。"这是一张神奇的纸片。有了它,盐商才能从事盐业经营。这年的"盐引"额度不够。普福决定,把第二年的额度提前发给盐商,收取一定费用,以此变相增加盐引数量,叫做"预提"。  相似文献   

11.
北宋晚期蔡京推行了以盐钞茶引之法为主要内容的茶盐新政,一方面重视发挥商人在运销环节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并进行严密管理。按照茶盐新法的制度设计,招诱茶盐商人到本地销售成为地方政府的关键职能。朝廷针对地方机构茶盐销售状况制定了比较赏罚制度,茶盐销售额与地方官员奖惩升降紧密结合。在茶盐新法的实践中,对地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的周期越来越短,从每岁比较发展到逐月摊定,赏罚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动力与压力并存的形势下,地方官员为了提升政绩往往通过抑配民户的方式来提高茶盐销售额,从而使得茶盐新法成为严重的弊政。从蔡京茶盐新法的地方运作方式来看,宋徽宗一朝经济政策的失败与政治生态的恶化之间有着交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专商引岸作为清代盐专卖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清初朝廷为维系稳定的财政收入而确立的管理商人行盐的制度。从具体运作看,专商引岸在清代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引岸世袭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这充分反映出清代财政制度是要综合考虑税收和市场等要素并予以调适的。清前期,长芦盐区的引岸经营以盐商认办为主,欠课商人易被参退,参商引岸继续招募殷商接办,但晚清以降则转向采用租办方式来经营引岸。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窝价不断叠加和盐商资金链来源问题。盐商接办参商引岸,除缴窝价外,需同时认交附带在引岸上的各种款项。清前期盐商尚能通过借贷内帑维持经营,晚清时期,商力疲乏,尤其是内务府等官帑的收撤,使得招商承办变得不切实际,以更少成本进行引岸经营权转移的租办便成为主要方式,并得到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13.
宋代商业信用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商业信用(包括预付货款、延期付款、赊卖赊买)的兴盛始于宋代。以前,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到宋代,就普遍存在于流通领域,并开始染指生产领域了。茶、盐、酒、粮食、布帛等物的买卖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商业信用的方式,并且,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也大量涌现。这是以前各朝代所不曾见的,表明宋代商人资本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泉州市地税局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活动中,把推进“税务公开和民主评税”作为民心工程来抓,通过改革原有的税额核定方式,纳税人自己申报和民主评税小组专业人员集体评议后,再进行公示,让纳税人交“明白税”、“放心税”。目前已有15000多户企业参与民主评税。许多纳税人说,税务公开和民主评税,自己该交多少税一清二楚,让人心服口服。这是地税直属分局税收管理员向年纳税600多万元的泉州蓄电池厂厂长李仁东(右二)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摄影/张生贵)M 让纳税人交“放心税”@张生贵  相似文献   

15.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国自古至今有着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高端人才引育成效显著。为实现"两聚一高"奋斗目标,江苏正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文章分析江苏当前高端人才引育在环境生态、配套措施、诚信、政策导向等方面的问题,并就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增强人才动能,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边疆地区实现长治久安、繁荣富裕的最强劲支撑与最核心推力。由于多种原因,西南边疆地区人才引聚“瓶颈”极其突出。西南边疆可在借鉴国内外区域人才引聚模式的基础上,依托自身优势,从观念、载体、机制和维度上创新人才引聚方式,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聚集体系,吸引人才流聚西南边疆。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关市之征”试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严格意义的商税,应指对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所课征的从价税或从量税。中国封建时代的商税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寓税于价”的禁榷(专卖),二是关津之税(商品通过税),三是市肆之税(商品交易税),后两者也被统称为“关市之征”。唐宋之际,这三类商税形式均趋于完备,并且相继确立了自身在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制度中的合法地位,从而引起封建社会后期财政收入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一点地说,禁榷制度所选择的“官商分利”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初,新疆乌鲁木齐"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的会议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和企业代表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构想:从渤海提送海水,千里驰援新疆,改善荒漠生态,变沙丘为绿洲。设想中的海水掉进了现实的油锅,引发了沸腾的争议。网友称之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十余名工程院院士联合召开发布会,直斥其为"伪科学"……而构想倡导者的坚持也言之凿凿:"科学从不反对大胆创想"。"引渤入疆",是智者的良策,还是疯人的狂想?  相似文献   

19.
宋代提点刑狱司是统辖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地方政府机构。在宋代历史发展中,它逐渐兼领劝农司、河渠修造、保甲司等机构,因而在地方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劝课农桑到兴修水利、赈救灾民、减免赋税、移风易俗等,无不体现着统治者利用提刑司来促进地方"三农"建设,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统治的意图。提刑司对保甲的校阅、管理和对盗贼的残酷镇压,也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乡村基层统治的严密化。提刑司等地方机构"一专多能"的职能设置和"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在宋代"三农"乃至其它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也为明清后世所继承和沿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与机制是促进辽宁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分析辽宁省科技人才“引育留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总结科技人才“引育留用”面临的挑战,剖析相关政策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引育留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