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1947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期业绩,只有66家给股民"发红包""你买的股票年中分红了吗?"随着上市公司2010年中期业绩披露工作的结束,股民们开始着急自己手里的股票是否能够通过分红来获利。可是,中国的股市又一次出现了怪象:大多数身为“老板”的股民们并未拿到分红,而作为“管家”的经营者却忙着加薪。  相似文献   

2.
国内1947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期业绩,只有66家给股民"发红包""你买的股票年中分红了吗?"随着上市公司2010年中期业绩披露工作的结束,股民们开始着急自己手里的股票是否能够通过分红来获利。可是,中国的股市又一次出现了怪象:大多数身为“老板”的股民们并未拿到分红,而作为“管家”的经营者却忙着加薪。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央视一套晚间10点半推出了一档时长达数十分钟的真人秀娱乐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此一节目,样式非常新颖,据说花钱从国外引进,主持人是央视名嘴崔永元。说来奇怪,当今中国电视界,但凡有点新意、颇受观众青睐的娱乐节目,诸如《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之类,大都是大价钱从国外"拷贝"而来,自己原创的节目,少之又少。难道我们的原创能力,  相似文献   

4.
老舍是受狄更斯的影响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张的哲学》也是受狄更斯作品的启发创作出来的。比较《艰难时世》与《老张的哲学》在对功利主义的批判方面的相同与相异,《艰难时世》体现了狄更斯坚持的人道主义,而《老张的哲学》则体现了老舍在新旧交替时期对国民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与祖国同行,唱时代强音。"4月24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大型演唱会在重庆人民广场隆重举行。"随着脚步起舞纷飞,跳一曲春天的芭蕾……"海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常思思以一首《春天的芭蕾》拉开了演唱会的帷幕。解放军艺术学院乔治演唱的《我的雪山我的哨卡》,展现了当代官兵立志报国的崭新风貌;二炮文工团周强演唱的《心中的力量》,激昂澎湃,撼动人心;  相似文献   

6.
熊怡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11,(10):42-43
10月21日晚,《爱我中华放歌重庆》——宋祖英大型演唱会在重庆奥体中心唱响。被誉为"民歌天后"的宋祖英倾情演绎了《好日子》、《龙船调》、《爱我中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为现场数万观众送上一场视听盛宴。演唱会在几十位身着盛装的舞蹈、击鼓演员表演的开场曲《百鸟朝凤》中气势磅礴地揭幕。  相似文献   

7.
热心哥老张     
老张的老婆长得不高,性格却很要强。她跟老张吵起架来,一点也不示弱。老张吼,她就喊,老张发狠戳她两下,她会如法炮制,搂住老张咬上两口。老婆跟老张斗气,不为别的,说白了就是因为老张太热心,喜欢帮人办事。运种热心在老婆看来有些"狗拿耗子"的感觉。老张是个能耐人。虽说他的职业就是个玩方向盘的司机,但他玩得跟别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徐家钏 《浙江经济》2010,(23):30-31
歌曲《中国价》:物价高,物价涨,工资想跟上物价涨,物价高,物价涨,工资跟不上物价涨…… 一首被网友热捧的《中国价》,饶舌的说唱让人不得不紧盯着字幕,可"涨价"二字还是让不少听者觉出自己生活中真实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忽闻一夜春风来,股民基民百花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上下倏然掀起了"百姓理财"热潮。从精英阶层到普通职员,从专业股民到家庭主妇,纷纷跳进股海折腾。炒股票、炒基金,如火如茶。特别是今年以来,炒基金成为大中小城市街头巷尾的最热门话题。在办公室、公园马路上、朋友聚会中,谈股论金成为最时髦的词汇。一夜之间,中国似乎迎来了金光闪闪的大众财富时代。 那么,神州大地为何突然出现"全民皆股"热潮?究竟有多少人、多少资金在股市里"兴风作浪"?这些股民们以怎样的心态在炒作财富7他们中间有着怎样的潮起潮落、欢喜悲忧的故事?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众多理财专家、股民、基民,听他们讲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与牛共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1997年10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开始实施。对于中国股市,这是一件大事,这意味着中国股市规则第一次有了刑事法律的监督。随着新《刑法》的实施,中国股市将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公开、公正、公平。涉足“股海”的股民们就心须了解──曾有评股人告诫股民,你不必煞费苦心地到处去打听什么消息,也不必绞脑汁地去识别消息的真伪。你只要密切关注机构主力或大户的大笔买单或卖单,密切关注他们是出货还是吸筹。你就可以预先知道是否会有大‘“利空”或大“利多”出台。新刑法对证券市场的规范首先对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  相似文献   

11.
薛涌 《新财经》2010,(11):62-64
《新财经》上期"本期关注"做了《为市场经济松绑急需政治体制改革》的专题,在组织选题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参与讨论,并踊跃投稿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提出建议。由于篇幅有限,我们选用了一篇文章在这期继续刊用。文章中的观点属作者个人观点,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狗日的股票     
芨芨草 《东北之窗》2008,(23):34-37
2007年"5·30"之后,中国股市大跌,大盘从6124点高位一路走低,直至跌破2000点,在这场下跌风暴中,中国绝大多数股民被跌得几近倾家荡产,许多股民资产缩水近70%以上。股市下跌飓风刮得股民凄凄惨惨戚戚,有极少数经受不住打击的股民以服毒、跳楼等方式自杀了,更多的股民是陷入哀怨的困境,只有少数股民侥幸幸免,还有一部分股民选择了远离或逃离股市。一时间,中国股市笼罩着凄风苦雨,哀怨气氛萦绕不散。不断下跌的股市严重恶化了股民的情绪,面对股市,套用一句粗话:狗日的股票,也许最能代表当下股民的心态了。  相似文献   

13.
布仁巴雅尔     
2005年央视春晚,一首蒙语歌曲《吉祥三宝》瞬间征服了钢筋水泥浇注的大都市,让众多人认识了那个彪悍的内蒙古歌手布仁巴雅尔。该歌曲一时间被众多乐评人赞为“今年春晚最好听的歌曲”,并在“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中支持率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4.
会议报道     
《中国老区建设》2011,(5):54-55
天津市老促会妇工委召开年会暨庆"三八"红歌演唱会3月1日,天津市老促会妇工委召开2010年工作年会暨庆"三八"红歌演唱会。会长滑兵来、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亚平、副会长兼妇工委主任王桂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妇工委2010年工作。与会同志演唱了《洪湖水浪打浪》等许多革命歌曲,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15.
股民的血泪     
大概是股民都亏得肉痛了,近来也变得文艺了。前阵子恰逢A股点位回归10年前的原点,一时之间,股民的创作热情与压抑已久的痛苦一道喷薄而出。股市版《江城子》日,“十年涨跌两茫茫,费思量,自难忘。转头成空,无处话凄凉。两千点,相对望。夜来发梦上高岗,六千一,好风光。股市蹉跎,小散唯有泪两行……”  相似文献   

16.
将来若有空,我也编一个《跟冤家换位》玩玩:中年女股民(简称女股买了“红肛古粪”股票,亏损不服,起诉红肛古粪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老先生(简称男董),说是根据管理层发布的处罚文件,该股纯属伪装欺骗上市,所以该股的董事长应牵头负责赔偿股民买卖该股所受的一切损失。法院经过慎重研究,宣布要么原告撤回起诉,要么干脆驳回起诉。法律界也叹苦衷:股民若在此案胜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减持和国家社保基金的一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去年6月中旬《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以来,中国股市跌势无减,上证指数从当时的2300点左右落至目前的1700余点.媒体,业界,股民与决策者议论纷纷,很多人把这次跌势归结于《办法》.理由大致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晓雅 《新财经》2011,(5):105-105
如果你的团队中不是那些习惯于听令老板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身负职责的建筑家类的创意人才,那么,作为领导者,你该建立一支怎样的团队?如果你所领导的团队不是一个由指挥官和服从命令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身负职责的个人,比如建筑家等,那么,你该建立一支怎样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应该适合拥有怎样的规模,它又应该怎样实现自我扩张?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在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一书中,讲述了安藤忠雄设计事务所这一小型组织的建立和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6日】美国信贷危机及油价飞涨,让沉寂良久的通胀问题重新肆虐全球经济,多个股市受牵连而暴跌。去来气势如虹的上海股市,涨得快,也跌得急。上海综合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高点猛坠到目前的2700点,下跌了56%。在熊市当道的今天,亢奋的股民失去了当年勇。有股民在网站上哭诉炒股的惨痛经历,甚至要“大家带上标语、红旗,火烧交易所”。  相似文献   

20.
王木木 《东北之窗》2011,(10):56-58
非诚勿扰是什么?几年前你也许会嘲笑这个问题的肤浅。没错,这个问题的确简单,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会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然而一个词语、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给予大众的印象和表象可远没有词语的意义那么简单。几年后,非诚勿扰,让许多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那部火到不行的电影。现在,电影出了第二部,仍是风风火火。但"非诚勿扰"四个字,在大多国人心中,却已彻底成为一个电视节目的品牌形象和专属名词了。每个周六、周日的晚上九点,不管是省长还是市长,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农民工,统统被江苏卫视"收编"到电视机前。但本刊的一个调查发现,被《非诚勿扰》彻底打倒的观众,60、70年代出生的居多,80后起初也被吸引过,但很快就"转过头去不看你"了,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一位80后女生关于《非诚勿扰》的N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