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小平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5):28-30
东昌府区位于鲁西平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北水城,也是聊城市惟一的市辖区,全区人口99万,土地面积1245平方公里。今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立足区情,拓宽思路,聚精会神抓经济,万众一心建强区。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培植农村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大招商战略,加快商贸中心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东昌府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比重大,能否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是搞好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2.
3.
构建沈阳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判断形势、正确认识省情基础上,着眼于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6年沈阳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营口作为沈阳经济区唯一的出海通道,积极主动地融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港口和沿海优势,以把营口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沿海经济强市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5.
6.
在"本地人才留住难,外地人才引进难"的今天,临安市经济发展要突破人才"瓶颈",必须创新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产学研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新的选择.文章对临安市"借脑发展"(产学研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对进一步"借脑"加快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8.
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之后,全区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各地推动科学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积极争先发展的态势更加强劲,“走进前列”的战略部署正在转化为生动实践。包头是自治区第一工业大市,如何实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要求的“经济总量更大、城市品位更高、人民生活更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9.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2):4-5
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完成;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财政收支紧张、社会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就难以切实有效地解决;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缺乏活力和后劲。当前,兄弟省市都在大抓民营经济,不仅东部沿海省市抓得很紧,发展很快,中西部地区的省市也都在加大措施,急起直追。现在的形势,可以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激烈,不进则…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市畜牧水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突出重点,科学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2003年,全市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0.07万吨、34.86万吨、70.32万吨和45.6万吨,比上年增长9.9%、6.4%、38.2%和和3.7%。畜牧水产业产值实现14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4%。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石家庄市桥东区坚持“商贸兴区,开发兴业,科技兴企”的经济发展方针,充分利用辖区优势,抢抓机遇,精心谋划,重点突破,使第三产业从规模、数量到范围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83年到1993年十年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递增。到去年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2542万元,占全区国 相似文献
14.
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三个动力、五项重点”的工作思路,符合全区实际,也完全符合锡盟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加速推进锡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侯方恒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9):52-53
年来,奎文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通过抓改革、抓投入、抓创新,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以冶金、纺织、服装、机械等行业为主,包容20多个行业、90多种产品的多层次、多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2003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9.82亿元,销售收入33.6亿元,利税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46.1%和76%,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但工业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发展资金不足等因素仍然是制约奎文工业大发展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奎文实际看,工业是增加经济总量的快…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威海市一定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开拓进取,走在前列。威海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发展蓝色经济条件优越。威海市将重点培育“六大基地”,加快推进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一是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威海市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在稳步增加产量的同时,重点在海珍品养殖、远洋捕捞和海洋“三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