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政府为了社会公共福利目标而设置的经济组织,是一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这种企业属于国家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3.
李爽 《中国市场》1999,(12):4-5
<正> 80年代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然而时至今日效果仍很不理想。据说,被派往国企的稽察特派员发现国企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问题,有的问题严重。厂长经理的短期行为相当严重,有些国企的厂长经理甚至表示,对国企“无法负责,无权负责,更无心负责”(“三无”中尤以无心更可怕)。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行着“58岁现象”,这个年龄的经理厂长的经济犯罪案件特别多。这~现象据说目前有提前的趋势,56、57甚至50岁的人,就在考虑如何把企业利润转移到私人小金库上。那么国企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能不能搞好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4.
5.
<正>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向市场主体的转变。从1978年开始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一)第一阶段(1978—1993年):"扩权让利"的国企改革初步探索这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前,用了15年  相似文献   

6.
7.
美的由一个电风扇生产商成长为引领国内、面向国际的综合性家电集团。近10年内,美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0倍,2010年更是突破1000亿。美的品牌价值也从2000年63.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53.33亿元,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第六位。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两大重要职能,财政分配是财政监督的基础,财政监督是财政分配的保障。离开分配的监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监督的分配是难以保证合法、合理、科学和公平的分配。为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税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成为在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面临新要求和新任务。笔者认为只有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创新财政监督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  相似文献   

9.
10.
欧洲模式强调公平与效率,美国模式则相对更强调效率,其公共部门的数量在全世界最少。这些有助于我们以国际化的视角,更好的理解国退民进中国有经济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说今年是“改革攻坚年”,决不是说过去的改革不重要、不困难,也不是说许多改革难题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就可以全部攻克。我体会,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都处于攻坚的时期。今年,改革攻坚的任务有三类:一是,对已经启动的改革攻坚任务,要周密组织实施和不断深化完善。改革攻坚首先要把已出台的攻坚任务实施好,比如,农村税费改革,已经搞了5年,今年要进一步深入到三项配套改革上;投资体制改革,去年已经出台,方向非常明确,但组织实施、真正到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对这些改革攻坚任务,关键是不断深化,并且要不断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二是,对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启动的改革攻坚任务,要平稳出台、迈出决定性步伐。今年将有一些新的改革攻坚任务出台,一年可能完不成,但是今年要有实质性进展。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政府、国资委、国企:如何和谐互动。共存、共荣、共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国资委”这个全新的机构既没有本国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他国的模式可仿效,它是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机构创新。通过报道我们发现:成立国资委。政府所注重的是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由国有资产管理到国有资本管理的转变。强调的是以现金流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及新的薪酬制度的确立等。对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所注重的是政府如何放权让利。使手中的权力能够得到无限发挥。对于私营企业家来说,所注重的是如何在新的准入规则下进入国有企业进而“盘活”国有资产。而股民关注的是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即如何出台对他们有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导刊》2004,(5):29-29
本刊讯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十六届二中全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性质、职能、任务等。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认识 ,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和需要采取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经贸导刊》2012,(21):8-10
2002年以来,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中办、国办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十年走过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迎接"十二五"甚至是新的十年的挑战。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就《"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