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静  邵健  张凯 《北方经济》2013,(12):25-26
《行政强制法》于2011年6月30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强制法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本文就其中的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特点的分析进而对中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现状,其中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概括,从而提出关于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赋予其行政强制权是保障其有效监管市场的必要保障.行政强制法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行政强制中的“滥”、“乱”、“软”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行政强制法的实施亦对我国工商行政执法提出了挑战,主要体现在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大方面.笔者以为,彻实转变执法理念、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增强执法风险防范意识和强化行政执法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应对行政强制法实施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政府执行力的法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瞿和 《开放潮》2006,(3):25-27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南博方的观点,他认为“可以强制实现其内容的效力便称为执行力”。通常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罗豪才教授认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是命令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依法定程序强制执行,有时还可申请人民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强制执行。”但有的学者认为执行力不仅对行政相对人法律效力,而且对行政主体亦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4.
丁婕  刘斌 《发展》2010,(7):92-93
本文拟从行政法学理层面,对草案关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界定进行分析,指出行政强制基本范畴所面临的双重困境等立法缺陷,进而对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理论品格与立法实践之间的张力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救济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救济的理论和制度,构建了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制度。具体来说包括对行政机关自力执行的救济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万英华 《中国经贸》2009,(16):102-102
房屋强制拆迁涉及公民最重要的财产所有权,涉及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所以必须遵照严格的程序来进行。本文通过对城市房屋拆迁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原则的分析和探讨,希望籍此来保护被拆迁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因法律传统以及行政法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制度。我国应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归还于行政机关,并在行政系统内部成立专门的执行机关负责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的执行,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查发挥其外部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例外。该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改进。要想克服现行制度的弊端,只有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归属于行政机关作为惟一执行机关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学界高度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自1999年历经12年五次提请人大及常委会审议,至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才得以审核通过,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本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乱"的问题。虽然该法明确了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但是新法施行后行政强制措施的立法问题仍然存在漏洞:一是《行政强制法》第九条和第十二条的兜底性条款问题;二是针对亟待解决的关于各级法规中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如何加以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行政强制执行是我国行政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当前,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以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为辅。这一制度是在总结世界各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税收征管法》将强制执行的执行人分为两类:一是“自主执行”,即由税务机关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按法定的程序自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二是“申请执行”,《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做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即由法院为执行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行政机关规定了相同的执行机关和不同的强制执行措施。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行政诉讼中对行政机关执行难的问题,而就行政诉讼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强制执行的研究成果则十分少见。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参照民事诉讼执行制度"来解决,仍有进行深入研究的空间。被执行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时,法院生效裁判的执行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而不能是行政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履行法院生效行政裁判确定的义务,对其实施的执行措施的强度应当小于民事诉讼中的执行措施,法院虽然原则上适用民事诉讼中执行措施的规定,但依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对被执行人更为有利的,则应适用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强制法》自通过以来,在近一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在规范行政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针对暴露出关于立法权限和行政强制适用两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强制法》自通过以来,在近一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在规范行政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针对暴露出关于立法权限和行政强制适用两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府采购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强制采购,是否属于《反垄断法》中所指的行政垄断?或者说,强制采购是否有悖于《反垄断法》?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搞清楚强制采购的目标、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强制采购与行政垄断在内涵、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海娜  余磊 《魅力中国》2010,(25):199-199
伴随着《行政强制法(草案)》的出台,学术界对于是否在《行政强制法》中设立行政紧急强制制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关于行政紧急强制下的人权保障也引起热议。本文通过对在行政紧急强制下人权保障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希望能够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并为相关方面的立法尤其是《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及完善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杜虹萱 《魅力中国》2010,(26):92-92
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强制拆迁引起的冲突,使我们看到了在现阶段我国在行政伦理方面的问题。本文从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论述了行政伦理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19日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该草案中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此作为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一种,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申请法院强制拆迁会增加人民法院的负担,笔者认为我们亟需完善非诉执行制度,对于申请法院强制拆迁设立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20.
林修果  赵熠 《开放潮》2006,(3):28-30
“执行力”这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普遍被认为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这一概念又被西方学者广泛运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管理领域的执行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执行企业战略计划的能力及技术体系。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将“执行力”这一概念引入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如莫勇波发表了《政府执行力:当前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课题》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