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体制转换的制度根源———对一个农业制度变迁模型的改进徐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验表明,中国农业的体制转换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变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一转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目前的研究虽然对中国农业的制度变迁具有相当深刻的洞察力,但...  相似文献   

2.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演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经济绩效的源泉,诺思(Noah)后期(1990)转向了认知科学,重点考察了个体认知心理和行为与制度间的关系,及其对制度变迁的轨迹和经济绩效的影响,逐步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演化理论,其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诺思(2005)《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新著中。在他的启发下,青木昌彦(Aoki,2001)等人通过一个演进博弈模型把诺思的框架形式化,更明确地解释和证明了诺思所提出的问题;施米德(Schmid,2004)则进一步发展了诺思关于制度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认知心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制度变迁观点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为几勃伦(Veblen)和康芒斯(Commons),他们为制度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即从整体的、演进的角度,通过分析制度并将其作为一个变量以处理,从而来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提高政策性建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W.布罗姆利《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观点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产权学派”的概念;第二种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概念;第三种是  相似文献   

4.
刘培林  谭永生 《经济学》2006,5(3):973-984
速水佑次郎(Yujiro Hayami)教授1960年获得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日本和美国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职,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目前是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研究生院主席,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客座教授,国际农业经济学会终身名誉会员。速水教授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他与Vernon Ruttan提出的诱致性技术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在经济学界影响甚广。速水教授凭借其在农业经济学、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多项重要奖励。  相似文献   

5.
刘铭 《经济师》2009,(1):31-32
文章梳理和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具体模型,分析了研究中的主要盲点和存在的困惑。进而对中国转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变迁模型以及如何打破研究僵局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国家起源理论、国家模型、“诺思悖论”、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国家与制度创新、国家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当前中国政府如何推进制度变迁?首先,要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发挥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其次,充分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第三,努力克服“诺思悖论”。第四,充分发挥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主流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基础,逐渐发展了一个以交易费用、交易收益、交易利润或交易效率为核心变量,以制度变迁主体追求潜在利润最大化为动力,通过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过程的动态分析从而研究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当假设制度变迁主体都同质时,可以从这个制度变迁框架中抽象出主体理性、利益结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制度约束等关于分析制度变迁的关键变量,以这些变量为基础可以构建一个以同质个体决策为基础的制度变迁模型。这个模型将为制度变迁的理性选择分析、演化变迁分析和博弈演化分析的统一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从产权理论到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及其结构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激励机制,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诺思,1990),两者共同决定了整个经济绩效的水平。制度变迁是不同制度之间替代和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新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始于产权学派的努力,后来逐渐接纳了关于利益集团、寻租与国家的认识,进而形成了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随着路径依赖、认知科学和博弈论的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三十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实行的三十年,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期制度绩效:(1)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2)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形成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民工潮”现象;(3)促进了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变迁,形成了村民自治这一独特的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少明 《开放时代》2001,3(2):93-95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正在由诱致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渐近式”而非“休克式”的。所谓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之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这两种变迁属递进性变迁而非并列性变迁,即先有前者自发地个案经验,才有后者强制性的推广与安排。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村民自治”制度已跃为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而以深圳龙岗区大鹏镇为代表的较为民主的“三轮两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制度渐进变迁中的“政治银行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完全取决于“政治人”和“经济人”的特定利益偏好结构及利益行为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因此,副主席认为政治银行家对政治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是对制度变迁的性质和范围作出解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谢平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一)引入证券市场是制度创新目前关于证券市场的经典性经济学理论有:(1)托宾和马可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2)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价格理论”;(3)M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的...  相似文献   

13.
启动“新经济”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经济”是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必须有新的制度。走向新经济需要进行风险投资创业板(二板)市场、股票期权、知识产权和社会组织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制度创新。只有通过积极推进这一系列制度建设,才能催生出我国的“新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什么成就,在今后应如何继续推进,这在世纪之交尤其在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受人关注的时刻,是一个十分切合需要而又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张杰博士的新著《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正好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极高水平的答卷,值得祝贺。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极为详尽而有力地提出了以下8个观点:(1)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长期以来受“二重结构”的困扰,当代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亟待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2)国家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效用函数”基本上也…  相似文献   

15.
丁伟  许亚杰 《时代经贸》2011,(10):141-142
本文以农业制度的变迁以及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为背景,不仅仅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十一五”以来扬州市对农业投入的总量、投入的方式以及财政投入的结构状况,客观地剖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与此同时,本文还把新形势下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作为一个研究重点,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投入环境,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形成农业财政投入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即旧的制度安排(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新的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中,从外国引进某些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制度引进引发和推动了制度变迁。本文从分析制度引进的成因、机理和“非路径依赖”环境入手,阐释引进制度的本土化和制度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入世,论述制度引进与包括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内的综合性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制度变迁过程的研究 制度变迁过程一直是我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杨瑞龙等在其中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模型--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杨认为,改革初期,我国的制度变迁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中央政府是主要的制度供给者,此时的制度变迁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日渐扩大,此时属"中间扩散新制度变迁方式";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主体的确立,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将逐渐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这就是中国制度变迁的三阶段假说.  相似文献   

18.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绩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相似文献   

20.
国内关于专业市场的研究始于1993年,主要以浙江的学者研究为主,这主要与当时专业市场在浙江蓬勃发展相一致,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家庭企业和合伙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这一现象被冠以“浙江现象”(郑勇军,1996),专业市场作为发展的基石,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