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到底有多牛?翻开他的简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资深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联  相似文献   

2.
东亚模式与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日本及东亚"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战后取得的奇迹般的经济发展,无疑是20世纪经济增长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7)将东亚的成功列为战后三个最重大的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关于发展的思维的事件之一(其它两个事件分别是前苏联的崩溃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关于东亚经济发展的评价,人们业已取得的两点基本共识是:第一,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东亚经验(东亚模式);第二,东亚经验(东亚模式)代表着一种成功的发展经验(发展模式).然而,如我们在有关东亚经验研究的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到的,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仍存在着严重的混淆和分歧,包括东亚模式涵盖的国家/地区范围,东亚模式的确切内涵,对东亚模式与东亚的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遗留给东亚诸国的经济课题之一是,在大竞争的时代里,如何继续保持曾为东亚经济发展带来过大红大紫辉煌的“东亚奇迹”时的经济增长势头,面对欧洲共同休(EU),北美经济共同体(NAFTA)的强大竞争和挑战时,东亚各国能拧成一股劲,以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各国(地区)经济发展运动的内在迭加形成了东亚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总绩效和总趋势。因此,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个加速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整体,也囊括了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若干范示。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颇具典型意义,对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新地区主义”: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EastAsianDevelop mentModel,EADM)面临着巨大挑战 ,东亚经济体的长远发展要求推动EADM的变革 ,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现均衡的增长 ,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兴起正是东亚经济体对此变革要求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6.
三、Joseph Stiglitz Stiglitz与Rothschild关于逆向选择的经典论文<竞争性保险市场均衡:关于不完善信息经济学的探讨>(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An Essay on the Econ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1976)是对 Akerlof(1970) 和 Spence(1973,1974) 的自然补充 .①Rothschild和Stiglitz探讨的问题是,缺乏信息的市场主体,如何能够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上改善自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丹 《亚太经济》2007,(6):7-10,19
本文利用东亚1995-2004年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经济规模、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地理距离和金融危机是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二次大战后,拉美和东亚都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发展,但80年代初以来拉美经济却出现了衰退,被东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东亚成功和拉美失败的内因在于:东亚的文化背景属于儒教亚文化圈,其中儒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拉美属于基督教亚文化圈,保守的天主教文化有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东亚选择了有诸多优点的外向发展模式,而拉美选择了缺陷不少的内向发展模式;东亚的政府干预灵活适度,拉美则过度不当;东亚的收入分配格局日趋公平化,拉美则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日趋严重;东亚的政治稳定,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强,而拉美则政局动荡,政策多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经济学家十多年来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文献,综述、评估并回答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于全球贸易流量和贸易格局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是否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亚、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严峻的竞争?第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FDI流入国。中国接收的FDI是否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FDI流入)带来"转移效应"?第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全球基础商品的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和金属商品的价格)和通货膨胀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翁东玲 《亚太经济》2003,(6):53-56,17
2002年的东亚10国(地区)经济增长率平均达3.8%,呈现出全面复苏的发展态势。经济复苏原因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2003年初以来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流行使东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预计在东亚各国和地区政府的努力下,东亚经济将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 ,目前各经济体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以人民币和日元为货币锚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旨在通过协调东亚各经济体的汇率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将汇率波动维持在有利于各经济体经济稳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水平上。由于区域内各经济体缺乏从地区整体利益出发、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进行合作与协调的历史与经验 ,决定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建立较低层次的、松散型的货币合作机制 ,以渐进的方式向高级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12.
东盟四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与逆向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东盟四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及其逆向转变,探索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在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带来了变革与发展的机遇,促使东盟四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调整,为经济模式的再逆向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表明,日本的东亚政策历来是其整个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亚经济战略也是一样,在日本整个外向经济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战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特别是在世界性的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日本垄断资本及其政府从本身的利益出发,重新制定和调整了其东亚经济战略,不言而喻,日本的战略对于东亚地区经济(包括正在推行改革开放路线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济关系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李晓一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以其经济的迅猛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其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通过对现阶段中日两国在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15.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2012,(6):5-17
比较西部12省(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具体操作性方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发现:西部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须与中央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契合当地总体发展战略的方向和思路、因应内外发展环境、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涵盖"三化"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基础配套政策、生态环保政策和特殊政策。在制定西部经济发展战略时,要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吸收其他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促进省际联动;着力弥补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成立多方组成的智库,使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更趋科学化;加强宣传,注重舆论引导;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搞好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经济运行方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从产业政策的特征、功能方面入手,着重对产业政策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问题进行探讨。 一、产业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产业经济学的兴起同产业政策的问世与实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种新的经济学科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经济实践的要求。产业政策就是在经济实践中出现的,是经济政策这个大家族中较新的成员。因为,在博尔丁(K.E.Boulding)所著的《经济政策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l policy 1958)。这本西方世界论述经济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若干问题—在2006年亚太年会上的讲话张蕴岭IP2亚太纵横对外贸易变动对东亚经济周期同步性影响的计量分析王悦IP6区域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刘晓宝IP12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与东亚实践钟乃仪IP16新经济、后发优势与东亚可持续发展侯高岚IP21“全球失衡”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多元化朱乃新2P2中日FTA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王凯2P7如何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论东亚集体行动的可选择性周忠菲2P12中国参与双边FTAs进程及其与APEC的政策协调刘晨阳宫占奎ZP17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东亚经济多边合作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呈现怎样一个发展态势,这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东亚经济发展的任何变化,不仅对东亚各国,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入手,着重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特点、发展趋势。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作一探讨,从而使人们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性、艰难性,尤其是中国融入东亚的重要性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行将过去,美国经济的“动向”和“动作”再次吸引了全球财经界的关注,同时多半印证了笔者早先基于空间视野的“新三国意境”推断.实际上,岂止关注?美国经济与政策略微动了那么几下,立马搅动了全球股市、汇市与黄金市场的神经,三个市场同时震荡,三大核心(美国、欧盟与东亚)资本市场反应出现两分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理论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平 《特区经济》2005,(12):16-18
当今东亚的地区主义意识的加强体现在两种形式的安排:自由贸易安排(FA Ts)和货币金融的合作安排。地理位置相近的东亚经济体一方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同时提升彼此之间货币金融与汇率的合作安排,两种安排相互强化,彼此推动东亚区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合作进程、广度与深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