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公司纷纷登陆创业板,更像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运动。“很多‘寄生’公司实力并非来自市场化,而是依赖与大客户的良好关系,这一趋势若得到鼓励,不仅是鼓励行业的非市场竞争,也是对创业板定义的扭曲。”  相似文献   

2.
2013年初,创业板一度上涨了6.6%,而同期沪指则下跌了4.45%,其强势程度让大盘权重股都"汗颜"。不过,随着创业板年报、一季报预告的相继出来,创业板指数也步入回调阶段。亏损阵营扩容4月23日,A股打破"盘整格局",再次破位下行,其中杀幅度最为严重的就是创业板。市场疲态尽显。4月初,创业板陆续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虽然有近6成公司实现业绩增长,但是这份答卷仍令市场担忧,因为一共有354家创业板,有139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以及亏损,其中有17家公司首度预亏。星星科技预亏2000多万元、东方财富预亏千万元、高新兴同样首度亏损……创业板业绩变脸趋势愈加严重,而单季度出现29家公司亏损,则  相似文献   

3.
酝酿多年、倍受关注的香港创业板市场10月正式成立,第一批有13家公司,其中香港5家、台湾4家、澳门1家、内地3家企业,成为首批幸运儿,在创业板市场上闪亮登场。这一举动引发了海内外企业家、证券商、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内地众多企业更是跃跃欲试、积极筹划,以自身实力跻身香港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募股融资,搭上这一极具诱惑力的"特别快车"。香港创业板市场的缘起香港联交所即将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属于各国通常所称的"第二板市场(Second Market)"的范畴。香港联交所在其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2,(17):60-61
所谓创业板市场(Second Board),是与主板市场(Main Board)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在主板市场之外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新兴公司的发展提供便利的融资途径,并为风险资本提供有效退出渠道的一个新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板市场的差异主要在于进入门槛较低,上市要求较为宽松,监管要求则相对严格,且上市对象多为具有潜在成长性的新兴中小企业,因此许多创业板市场又被称为小型资本市场或新兴公司市场.创业板市场既是"中小企业的龙门",也是"高科技企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正> 创业板是一个全新的股票市场创业板的使命,是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一个筹集资金的渠道,以协助它们发展及扩张其业务。创业板拥有本身的上市规则及要求,它在某些范畴上与主板相同,但两者亦有不同之处。创业板以增长公司为目标,行业及规模不限。创业板的上市资格比主板低,但是,创业板也有主板的规定以外的其它上市后的要求,例如引入保荐人制度,保荐人在所荐企业上市后要承担两年的保荐责任,从各方面确保推荐上市的企业符合上市规则。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成长型中小企业申请上市,不再对上市企业的产业属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度公司因市场行情的变化等原因暂时出现净利润亏损,给公司的声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公司董事会在此诚恳地向广大投资者致歉。""董事会认为,目前公司不具有创业板退市的风险,亦不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中暂停上市的十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创业板市场正处于一个全面规划和逐步推开的阶段,科学合理的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从构建企业综合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并以2010年上市的117家公司为样本,选取其2011年和2012年财务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综合成长性存在差异,传播与文化业上市公司表现突出;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一般。形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成长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和企业规模。为此,本文认为应给予企业实适时帮扶政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玉秀 《发展》2013,(7):89-90
2009年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为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我国创业板管理制度架构还是凸显了"重上市,轻退市"的老思路。创业板退市制度成为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正常交易的ST公司市值高达3038.94亿元,加权平均市盈率131倍,壳资源泡沫化严重。推行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即将推出之际,众多证券研究机构、经济学家都在大谈创业板市场将如何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仿佛创业板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唯一渠道,各界媒体也大都认为,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提供了一条选择空间广阔的投融资渠道,那些高成长性企业,市场前景好、效益好、经营管理好的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的空间得到放大,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企业一定要抓住创业板上市这一机会,保证企业发展后劲,在种种鼓励下,各中小企业把创业板当作融资方式的第一选择,纷纷着手准备,希望能搭上创业板的“首班车”。  相似文献   

10.
沙巍 《中国经贸》2010,(8):214-2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板市场的正是启动,内部控制这一企业管理话题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处于上市初期,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不完善,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尽快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以应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及各个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1998、1999、2000年3年的充分酝酿,中国创业板曾"呼之欲出".但正当创业板市场"进入倒计时"时,却突然被搁置下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创业板这样难产呢?尽管设立创业板市场的积极意义已被人们普遍认同,但仍有一些人担心创业板负面影响大,从而提出了反对意见.反对意见一开始集中于创业板的市场风险方面.到了2002年6月,中国主板市场开始大调整,"设立创业板会对A股市场造成冲击"成了反对设立创业板的另一重要理由,而2001国际创业板市场的低迷状况又客观上进一步加强了反对意见的份量.正是近年来逐渐加强的这些反对意见导致了创业板难产.  相似文献   

12.
马光远 《西部论丛》2010,(11):49-49
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推出一周年。一年前的10月30日,承载着无数国人梦想的创业板在深圳敲钟开市,首批28家公司挂牌亮相。一年之后,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多达134家,按10月27日股价计算市值达到5891.2亿元,参与创业板的投资者人数有36多万人,为上市的中小企业总共募集资金高达947.62亿元。  相似文献   

13.
王宗萍  王强  李璇 《山东经济》2013,(2):121-126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简称MD&A)的信息披露要求因公司经营特性差异而与主板市场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整体情况不甚理想,尤以前瞻性信息的披露问题更严重。表现在重要披露内容缺失,披露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模板化。为此,建议确立MD&A信息披露的独立地位,细化以"深入"、"实质"为核心的信息披露要求,过渡性引入"安全港"制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MD&A披露状况。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创业板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要实现创业板的长期稳定发展,不仅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引导,更需要创业板上市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5.
<正>即将周岁的创业板并非一帆风顺,不令人乐观的首期中报集体亮相,与过高的市盈率形成巨大反差。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实际上,当2009年10月23日中国的创业板钟声敲响的时候,它几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开创业板最晚的一个了,前有诞生了无数伟大公司的NASDAQ辉煌,还有数十家散落世界各地,难言成功的"X达克"们的落寞,成与败的缘由,并非无迹可寻。  相似文献   

16.
“新三板”三年回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成挂牌公司已满足创业板条件。5月5日晚,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对外公布的"新三板"2008年年报分析报告明确指出。过去一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受到了严峻挑战,不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表现不俗,53家挂牌公司2008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创业板,从宣布开板到现在,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一年。一年的时间不算长,因为在这之前,光是为了筹备创业板,我们就花费了整整十年。不过,就在这一年中,中国的创业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时下已经有100多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交易,总市值也超过了3900亿元。在国际上创业板发展并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创业板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十分可喜,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创业板推出以来,其新股发行的"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现象就一直备受诟病,加之公司上市之后业绩频繁变脸、高管密集套现和退市制度的不完善,对其上市"圈钱"的质疑随之而来。于是,任何关于创业板再融资的消息,都或多或少地被投资者诘问:"超募之下还要融资?"  相似文献   

19.
"变脸板"、"疯狂板"、"三高板"……创业板两年,有人说,这是紧缩环境下实业的难得财源,也有人说,这是个"体制性造富"的圈钱乐园。创业板需要改变?向何处去?本刊特别策划"创业板奇谈"系列报道,从个股及机构着手,通过细节分析,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创业板。  相似文献   

20.
付建龙 《特区经济》2009,(12):105-106
内地创业板的高调推出和火爆申报引发了"创业板交易和发展是否会持续火爆?"的热烈讨论与关注;海外创业板"胜少败多"的经验教训引起了"内地创业板是否能够成功"的谨慎思考和怀疑。本文从创业板的法律特征分析,得出"创业板成败的关键在于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之观点,并且在现有规则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创业板监管法律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