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江泽民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指出邓小平强调,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必须坚持先富带动共富的原则,贯彻"两个大局"的基本方针,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体现地区和民族特色,充分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原则,它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西部经济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胡锦涛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江泽民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指出邓小平强调,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必须坚持先富带动共富的原则,贯彻“两个大局”的基本方针,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体现地区和民族特色,充分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原则,它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西部经济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胡锦涛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海军  郑克清 《特区经济》2007,3(8):270-27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虽然不是区域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许多经济思想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出现竞合。我国各个区域都应该深入领会邓小平经济理论并以其为指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区域经济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建国以来,中共三代领导人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对中国国情的总体把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的区域均衡发展、邓小平的区域优先发展和江泽民的区域援助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赖井洋 《特区经济》2006,211(8):289-290
中国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的思想,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已经取得了发展区域经济的巨大成就 第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杀观现实,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实践表明,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后发区域在产业引进环节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而选择引进什么样的产业对后发区域谋求自身战略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探讨了后发区域适宜引进的产业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北疆之间存在着缪尔达尔所提出的"地理二元经济"特点,与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起构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这不仅阻碍了新疆经济的和谐发展,还易于引发甚至加剧各种矛盾。新疆存在突出的南北疆经济发展差异,表现出典型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边疆边缘化问题的具体理论研究范例。政府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激励不发达地区加快区域振兴,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
李红霞 《发展》2009,(11):95-96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一的邓小平,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又创立了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它和毛泽东经济思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以邓小平与毛泽东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但却有着一致的目标追求,以及邓小平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理论基础的发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比较探析●敖华苏晓燕(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兰州,730000)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将两位领导人的区域经济思想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井辉 《乡镇经济》2009,25(4):102-104,113
协调的本质是对系统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活动进行有效安排的过程,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也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调整与政策制度的设计安排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这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活动有效安排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区域经济系统能否协调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戴鸿丽 《改革与战略》2011,27(2):120-122
服务业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众说纷纭。文章在考察发达国家与地区服务业发展战略后,反思辽宁的资源禀赋,按照资源获取—战略模式选择—战略实施侧重点—-战略实施保障的逻辑顺序展开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介绍静脉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论证制约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发展静脉产业的可行性及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珩  朱传耿 《特区经济》2008,(11):279-28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支撑、服务和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区位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市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的进展,指出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试析二元结构论在我国统筹城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红 《改革与战略》2008,24(2):8-11
二元结构论指出发展中国家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在于转移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到现代城市工业部门,通过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文章认为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应该应用二元结构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袁鹏 《特区经济》2009,(7):177-178
区域金融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性金融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衡阳经济发展较快,这与区域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就目前衡阳金融与经济现状来看,衡阳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分析了衡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金融在支持衡阳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对于促进衡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及其关于语言哲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涵义和指称》中。从语词和语句两个方面,对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理性”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与检视2003年以来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区域政策后的区域海洋经济实践的“理性”与“异化”现象,发现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呈现更加明晰的区域格局、多样性发展模式,同时三大示范区规划都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经济-海洋与陆域的多维一体的协调发展理念;海洋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虽日益注重人-海、海-陆的规律性,但仍未能厘清海陆一体化、岛陆联动、海洋型城市(群)等核心理论问题;囿于尚未形成国家、省、县三级海洋规划的各自定位和对规划服务对象的属性规律不清,使得海洋经济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存在政策同构、空间竞争、理念与行动悖论等问题.由此构建海洋经济规划理想图式,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决策层理性地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和科学制定海洋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它不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互补,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难于最优配置。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分析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方面具体分析云南地区的二元经济转换,进而分析了云南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特征,这对于云南转换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发群 《特区经济》2010,(11):104-1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较为迅猛。资源突破国界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来实现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近些年来,东亚经济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比起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明显落后。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战略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的一体化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