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安徽池州为例,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规划与资源整合相脱节、资源与品牌构建不协调、利用与创意发展不适应等困境,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品牌运营、坚持创意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也是区域旅游市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化程度高,但三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极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客源互送,既需要三地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京津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分析三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和文化旅游项目创新路径,实现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视野后,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的角度也逐渐多样化。从长远发展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保护上,更应将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发展活态化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本文以宁波骨木镶嵌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传承现状,进而探讨镶嵌类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乐在体验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尤为关键。文章选取辽宁省西安镇为研究对象,结合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现状,分析出政府支持资金短缺、传承机制不够完善、开发形式缺乏创新等发展困境,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实景舞台剧、旅游商品等开发对策,以期在乡村旅游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活态传承,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炜  陈能幸 《改革与战略》2008,24(3):97-100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教育科研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经济价值.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开发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有: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休闲演艺模式及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等五种旅游开发模式,为我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挥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作用,全面普查,摸清家底;转变观念,文旅互动;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创新开发,培育精品;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使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达到双赢,从而实现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一种包含了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应该加以珍视。本文论证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都市并非是文化的“荒漠”,也遗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旅游城市相比,都市可以借助于自身有利的条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从而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我国各地蓬勃展开。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常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鸿雁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9-122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3.
张瑛 《新西部(上)》2009,(10):131-133
文章分析了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取得“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2、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3、构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4、在普查基础上做好评估鉴定工作;5、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6、建立科学的傈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田青刚 《改革与战略》2011,27(1):133-135
“旅游业态”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近几年来的事情。旅游业态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性。无论古代、近代乃至现当代旅游业态形式中,都融入了很多非物质文化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以西宁市及海东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旅游发展互动模式研究为论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探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互动的可行性模式,以弥补西宁市及海东市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云飞 《特区经济》2011,(8):134-136
城市文化的冲击和扩张,让以原生态形式表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冲击。本文在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叶娅丽 《特区经济》2011,(9):154-155
本文阐述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找出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设想:加大宣传力度;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非遗节与新非遗公园。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20世纪中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独特性以及活态性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厘清二者之间的矛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为着眼点,平衡博弈,唤起文化自觉,试图挖掘并总结旅游文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辛儒  张淑芬 《特区经济》2010,(3):288-29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发新的思路。本文以吴桥杂技作为个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杨艳 《特区经济》2020,(12):110-112
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旅游开发正在向体验旅游开发转变。本文以体验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体验式旅游开发与传统旅游开发的区别着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的路径与方法。针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的开发策略:实现从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的转变、依据"非遗"特色编制主题产品谱系、根据体验维度影响作用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提升体验质量、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