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就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对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十一五"规划把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头号难题,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农发行作为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按照中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存生 《发展》2007,(2):62-6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农村.近几年,中央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在总结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经验教训基础上的发展新认识,也是我们审视大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小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集体发展良性与否的客观标尺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周德祥 《发展》2007,(3):14-15
党的十六大以来,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宣传部的要求,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新闻出版系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出版观念,围绕服务"三农"抓选题,围绕农民致富抓服务,围绕农村建设抓创新,先后组织实施了《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出版工程、小康图书发行车工程、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举办"三农"图书展销会、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全省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成龙 《发展》2006,(8):11-13
所谓"三农"资金,就是各级政府用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扶持农民脱贫致富的各类财政资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将在"三农"方面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而保障这些资金安全有效,审计机关责无旁贷.因此,加强"三农"资金审计监督,对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刘瑜 《发展》2007,(1):134-1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投资主渠道的金融部门来说,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领头雁".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沉积已久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邱林洁  敬翰 《特区经济》2014,(5):153-155
本文在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梳理,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即在农村问题上要抓住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强势发展;在农业问题上要大力推进乡镇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在农民问题上要建立产权清晰、流转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这三个问题当属目前"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哲 《北方经济》2009,(5):35-38
农户是农村生产经营和消费的基本单元,是"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户贷款难是长期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多年来一直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恶化、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受到了一定冲击,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信贷支持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成为当前国家寄予厚望的政策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及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重中之重,也是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问题进行了战略决策,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三农"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我国农业仍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化解制约农业发展和存在的有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我曾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三农"问题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和提出化解"三农"问题深层次矛盾的途径,现将调研初步结果,写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玉明  廖玉姣 《改革》2012,(9):89-94
"三农"问题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关联,如果存在系统性缺陷,不仅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甚至会形成逆向动力。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但可以快速启动。主要任务是取消城乡分治下的不公平原则,城乡分治的内容应逐步从城乡经济社会中回归到城乡规划建设形态差异化管理层面。破解"三农"问题,应重构农民工城镇化动力机制,减少农民;重构农村改革与发展自主权利;进一步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投入,从外部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曼曼 《发展》2007,(11):43-4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对甘肃省肃北县这样一个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差,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的欠发达县份,抓住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当前牧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朱智文 《西部论丛》2005,(12):29-3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且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更为缓慢,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农民生活更为贫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15.
<正> 农民科技培训是事关农村小康建设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大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被  相似文献   

16.
蒋占峰 《发展》2007,(5):10-11
"三农"问题从农民角度讲,其核心就是收入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是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关键,对整体现代化有基础性作用。因此,认清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三个安全"问题1.耕地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是解决13亿人口温饱和生存、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目前农业和农村所面临的耕地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耕地流失、耕地肥力消失、土壤污染和破坏等方面。(1)新农村民居建设、招商引资建设厂房、架桥修路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三农"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张晶 《北方经济》2003,(4):14-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三农"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极端重要性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个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实行科学种田的新型农民,使他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和推动力,其关键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不仅体现了"人才强国"与"科技兴农"的重要依存关系,而且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提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