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也许我们不该那么担心泡沫的腾起,关键是要善于引导人们的投资热情,使充裕的资金流向未来会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有用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回顾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发展进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两个计量经济模型,估算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同资金来源的每年投资总量以及变动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者指出,伴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的进程,政府预算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地位迅速下降,并逐步转向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投资,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比例迅速缩小.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私人储蓄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资本市场投资,已经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私人自筹资金投资以及外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后,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始研究金融集聚现象,提出了区域金融,金融地理学等理论。金融集聚可以通过金融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我国三大经济区,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现象,提出了对金融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涛  徐翔  孙硕 《金融研究》2016,430(4):1-16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实现了更快的发展。普惠金融究竟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随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基于跨国截面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了普惠金融内生性问题的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资指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它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稳健且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到各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本文发现,在初始人均GDP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也是该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的过程。金融深化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动性保障,因而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金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金融深化程度判断“金融结构论”的代表人物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就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是指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包括各种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  相似文献   

6.
金融多样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高不开企业家的创业活动,企业家的创业活动离不开金融的多样化。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稀缺资源。成功的企业都是企业家的创办的企业。企业家企业过程与金融密不可分。金融单一化和银行化是中国金融部门的主要问题。鼓励民间金融创新活动与完善现有银行制度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法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法律金融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金融理论是法律经济学在金融学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法律金融理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宏观法律金融理论和微观法律金融理论,法律金融理论对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也存在过分推崇英美法、研究范式单一、对转轨国家经验研究单薄等缺陷.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浙江未来15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从工业化中期开始进入后期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后期,以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第三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产业结构也将从现在的Ⅱ>Ⅲ>Ⅰ快速向Ⅲ>Ⅱ>Ⅰ转变.第三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部门通过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公司治理、动员储蓄和便利交易功能的发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地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金融研究》2016,432(6):37-51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循序渐近的策略,充分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应有的平滑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杠杆急速下降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和金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我国“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河南省丽瓦蕊优势而言,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为主,仍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以拉大金融宽度和厚度的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必将对河南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变革,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河南省各级政府一是要注重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此举对内生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二是要通过信息揭示,帮助企业运用多种金融渠道融通资金;三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纳更多的市场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首先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说明了“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难以成立;然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是否希望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最后,对所谓“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大量证据证明,经济灾难往往发生在家庭债务猛增之后,而家庭债务猛增和经济灾难都与消费支出崩溃相关,也即家庭债务、消费支出和"大衰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金融体系的产物,金融体系必须尽量避免将风险集中于债务人身上,从而避免危机和衰退。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持续下降,在寻求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进一步衍生出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发展,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实践经验表明,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在地方政府最优融资工具选择上,通过透明、高效和规范的资本市场发行政府债券进行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成为地方政府首选。考虑到"89号文"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分类发行专项债券的步伐,在地方政府未来走向由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新趋势逐渐明朗之际,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欧亚7国"名义账户制"的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改革结果来看,只有瑞典的名义账户制改革比较顺利,其他国家的改革效果仍有待检验。本文认为,瑞典改革的成功主要源于其完善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和完整的制度设计,而在我国现行养老金体系框架之下,并不具备向名义账户制转型的制度基础,主要体现在再分配功能弱化难以缓解、待遇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基金结余规模小导致的基金投资壮大功能不足、记账利率波动大影响参保者的稳定预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权  汪青 《财政研究》2021,(2):111-128,封3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可持续性问题成为其内在核心.在此背景下,科学有效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政府债务影响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6-2018年世界范围内150个国家(地区)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政府债务影响.结果 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的政府债务;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低收入与低收入国家政府债务的削减作用更大,且政府债务削减作用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具体国别分析结果同样支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政府债务负担的减轻效应;进一步从贸易和投资层面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政府债务削减效应的重要影响渠道发现,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和吸收外资的渠道有效降低了政府债务.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继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Sustained high rate of inflation ha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debt instruments with variable interest rat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debt instruments presents management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choice of the optimal debt portfolio.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is problem assuming a given, and optimal, debt to equity ratio. Given expected monetary value maximization, an efficient frontier is derived in terms of the expected net income and probability of bankruptcy, where net income is defined as operating income minus debt repayment. This efficient frontier is shown to be also mean-variance efficient. It is also shown that in most cases the optimal debt portfolio includes more than one debt instrument. In other words, the firm will avoid the policy of minimizing the expected cost of its debt repayments or the policy of minimizing the costs of bankruptcy. The optimal solution itself is affected by market variables like the relative expected cost of different debt instruments and by firm specific variables like the variability of its operating income stream, and the covariance between the operating income and the debt repayments.  相似文献   

18.
Debt Dynamic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 develop a dynamic trade‐off model with endogenous choice of leverage, distributions, and real inves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 graduated corporate income tax, individual taxes on interest and corporate distributions, financial distress costs, and equity flotation costs. We explain several empirical finding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We show there is no target leverage ratio, firms can be savers or heavily levered, leverage is path dependent, leverage is decreasing in lagged liquidity, and leverage varies negatively with an external finance weighted average Q. Using estimates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 find that simulated model moments match data moment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debt structure using a new and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n types of debt employed by public U.S. firms. We find that 85% of the sample firms borrow predominantly with one type of debt, and the degree of debt specialization varies widely across different subsamples—large rated firms tend to diversify across multiple debt types, while small unrated firms specialize in fewer types. We suggest several explanations for why debt specialization takes place, and show that firms employing few types of debt have higher bankruptcy costs, are more opaque, and lack access to some segments of the debt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