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进步是提高工业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然而,目前对技术进步以及工业生产率,从概念到评价方法都缺乏统一、完善、适用的形式.本文试图从定义出发来探讨这方面的有关问题.一、技术进步及工业生产率的概念目前,中外经济学家对技术进步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技术进步的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技术进步是指研究、发明与开发的知识性活动,并把新知识应用到生产体系中的过程.以上观点都没能从本质上揭示技术进步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建立了基于双前沿面的网络 DEA-Malmquist 指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 2013~2014 年,2014~2015 年中国 35 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期间内,研发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生产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二者共同决定的。从系统整体来看,中国绝大部分工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正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中国机床工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很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率。但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的TFP高贡献率,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从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看,目前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制度、规模经济、企业网络和产业外部支持系统等尚无法形成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中国机床工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很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率。但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的TFP高贡献率,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从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看,目前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制度、规模经济、企业网络和产业外部支持系统等尚无法形成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绿色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中国省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省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这主要由绿色技术进步推动。通过对工业增长源泉的分解发现,中国省区工业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基于上述结论,并结合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计量结果,从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对外经济、壮大工业企业和加大治污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市)2003~2022年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助于促进碳试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发现在2013~2022年间,碳试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纯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提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相对较低。具体的,在2013~2022年间,纯技术效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所作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6.8%、36.9%和6.3%。但是从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碳试点地区依赖于纯技术效率提升和纯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规模效率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在稳步增强,在2019~2022年、2020~2022年以及2021~2022年3个样本期内,规模效率提升所作的平均贡献均超过了20%,未来碳试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将愈发依托规模效率改善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中型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因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文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但是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因,分析发现1995年-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丰约60%,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目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基于此,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8.
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1997~2007年期间7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和拆分,结果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来自于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虽然曾经一直领先于内资企业,但是却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很多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都已超过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目前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江、浙、沪外资工业企业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理论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过程,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2003-2007年,江、浙、沪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6.4%的速度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的增长支撑;(2)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不均衡,浙江省的变化相比其他两省较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speyres分解法的中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 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排放结构变动、低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是驱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碳排放结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进低碳技术的行业部门碳排放空间不足是导致碳生产率增长缓慢根本原因.从行业角度看,各部门碳排放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变动贡献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技术进步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第一个环节是研究与开发活动,它产生新的技术或发明;第二个环节是研究与开发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两个环节会在一起就是技术创新过程。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引起其他企业的模仿和学习,创新逐渐扩散到许多其他企业,这就是技术进步的第三个环节——技术创新扩散(以下简称为创新扩散)。技术创新活动只能提高单个或少数几个企业的生产率,整个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必须通过创新的扩散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征出来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1996—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I.5%,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数字产业带有鲜明的技术进步外部性特征,通过生产网络对各产业部门形成的技术溢出是推动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成本加成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技术进步网络传导的机理和数字产业与非数字产业技术溢出的异质性,进而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估计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技术进步及数字产业渗透所带来的非对称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全球数字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69%,而通过数字产业渗透所提供和吸收的技术溢出效应分别为2.95%和0.97%;(2)中国数字产业的自身技术进步速度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为全球生产网络提供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在推动全球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不同数字细分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产生技术溢出最多的产业;(4)数字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绝大多数数字产业提供的技术溢出大于吸收的技术溢出。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考察数字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闫彦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2):101-102
本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基本方程及电力企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论述了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这三大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井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衡量技术进步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价格因素引入模型中,基于Global Cost Malmquist指数模型估算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分析我国的资源错配状况及其来源,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价格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高估问题,技术进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日趋显著,由价格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是现阶段抑制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技术进步和价格扭曲加剧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金融发展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改善了资源错配,而市场分割和工业占比则起到抑制作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部地区的出口贸易以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改善地区价格扭曲程度。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培育开放的市场化动力、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虑了研发创新过程中的能源环境约束,构建能处理非期望产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2001 ~ 2011年间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当考虑了研发创新过程中的能源环境约束后,中国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L指数)与传统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指数)比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技术进步是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呈下降态势;考察期内研发创新全要素增长率呈上升趋势的地区包括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大西北地区;呈下降趋势的地区包括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大西南、黄河中游.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促进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本文分析了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应采取的模式,并讨论了汽车工业技术进步与基础工业技术水平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对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26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的效率和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无效率水平最高的是原材料工业,环境效率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低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说明了环境管理的无效率;纯技术进步是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陈述了众多工程师,管理人员和公司经理日益关心的问题-技术管理。它不仅是一个公司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同时对决策者的决策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率和利润率,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生产水平,技术管理在工业工程中作为教育和研究的新领域出现,它涉及全球市场中影响工业竞争能力的许多课题,其研究范围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其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实施和扩散,具体内容包括在组织内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