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缺乏对生态补偿相关目标的制定,因此它们并不能形成一个复合的系统,也不能满足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建立有效地生态补偿机制,对完善我国环境利益及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及维护整个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规划入"限制开发区"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区内农民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和经济开发行为,在法律上剥夺了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与发展权。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一种矫正环境不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征收生态税和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在微观层面,从健全生态地役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和自愿生态保护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的实质是生态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它是在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生产方式渐趋成为人类文明选择的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与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已有的生态补偿研究的具体实例,探讨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界定和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实质性的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界定生态补偿主客体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强调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界定应根据利益相关者在特定生态保护、破坏事件中的责任和地位加以确定。文章将我国的生态补偿的客体归纳为四类,即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生态破坏的受损者、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受害者和减少生态破坏者。根据利益相关方分析,所涉及的生态补偿主体范围较广,目前在我国生态补偿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态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研究表明,目前有关生态补偿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按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按生态破坏恢复或修复成本、按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以及基于生态足迹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等。在实践中,应在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地区特点的基础上,选取适宜、综合的方法,以便构建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内生态补偿实践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补偿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的进展,介绍当前生态补偿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及重大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等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指出当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门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市场补偿潜力有待提高、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机制不完善、地方实践存在理论和技术盲区与障碍等.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法律手段的强制性特点,对生态资源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经济补偿是许多国家的成功的经验,我国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方面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无论是立法结构还是具体内容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的立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效益补偿经验,提出我国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8.
胡盾 《经济师》2010,(6):63-65
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的提出入手,对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对由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即便是具有补偿性质的资源税费也不具有补偿环境生态功能减损的性质,充其量不过是对矿产资源的资源价值的经济补偿而已。因此得出结论: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当前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不能充分解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上述分析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进行了法律界定,同时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质是在矿业企业、受益地区和受损的矿区环境及矿区居民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和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进行的动态协调,并具有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引导矿业企业把环境损害纳入生产成本、约束矿业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损害的功能。接下来文章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入手,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矿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并得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性原则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应该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土地的资源属性表明,土地征用必然涉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因素的改变,涉及被征地者环境权的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缺位影响土地被征用人的环境利益,因此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土地征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应当遵循公平、正义、效率、完全补偿等原则,并且通过制度化设计才能解决被征地者受损的环境利益,从而规范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市场,使补偿的主体之间进行直接联系,双方在明确生态服务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交易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需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探究生态系统服务资源产权的市场化过程。本文从探究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实现形式出发,搭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进而分析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6条建议: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稳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明细执法主体,规范补偿费收取办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实施差别化政策,对新老矿区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明确法律责任,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注重公众参与,保障特殊群体的利益。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生态立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进行了详细综述,归纳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在流域生态补偿上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应用意愿价值评估法,科学制订生态补偿标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态服务及其价值评估、支付意愿与补偿标准之间的理论联系,分析了当前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理论误区,指出充分考虑利益主体的意愿是科学制定补偿标准的必要环节,意愿价值评估法的应用将增强我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性。最后,提出了该方法在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生态功能区保护中的多种利益关系进行了理论剖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生态受益区域须给予生态保护区足够的补偿,发达地区应通过转移支付去实现最佳的生态保护规模,主动担起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恢复责任,长期帮助生态功能区当地发展,以阻止他们对生态功能更严重的破坏,进而保障自身的生态利益,这不仅是发达地区的责任,也是其享受生态功能的必要成本,更是其维护长期利益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政府主导机制、自我补偿机制、区别奖惩机制和循环反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14,(Z1):42-46
正生态补偿被普遍认为是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政策手段。近十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有关部门都出台了不少生态补偿政策文件,其中国家层面的文件较少且多是一些综合性的指导文件,地方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涉及领域较广。政策文件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态补偿工作的受重视程度和推进情况,为了了解生态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间矛盾的一种制度安排,既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各国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实践探索。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研究生态补偿问题,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相融合,全新地界定生态补偿的内涵,识别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剖析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确定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生态补偿原则、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方式,最后以湿地生态补偿为研究案例,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和政策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探索进展较好,补偿资金成果较为显著,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带动了绿色就业机会,具有脱贫攻坚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性、资金项目机制合理性、实施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