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引入开放式基金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开放式基金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基金的主流品种,但封闭基金也有其存在的基础,不会因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而消失,发挥开放式基金稳定市场的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在引入开放式基金时必须加强监督力度,正视可能存在的问题,防止对股市的操纵行为,正确地引导基金市场的发展,我国在引入开放式基金时应注意到发展多品种基金对于活跃我国基金市场的重要性,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基金品种,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我国的现实金融环境;品种的设立宜粗化不宜细化。另外,寻求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将成为开放式基金能够稳健运营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开放式基金显示出将取代封闭式基金而成为我国投资基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的趋势。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迅速发展与其业绩评价工作相对滞后形成了一对矛盾,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管理者仅注重基金的收益,相应忽略了风险因素,这影响了开放式基金的健康发展。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业绩评价,尤其是要对风险评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大势所趋。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以及我国的证券市场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强调开放式基金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它的负面效应。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开放式基金的正面效应而贬低封闭式基金的意义和作用,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各有所长,也各有缺陷,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收益率指标、风险指标、三大单因素整体业绩指数(Jensen指数、Treynor指数、Sharpe指数)以及考察基金择时能力的T-M模型,对我国2004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13只股票型的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经风险调整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不同基金经过风险调整后在不同指标下有较大的差异。同时,我国开放式基金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选股能力以及昴菩的任向柽时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国外开放式基金飞速发展及国内证券市场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对我国发展开放式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理论和实际上的分析,并构想了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基金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基金-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十多年投资基金的发展过程就是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历程,近来首批开放式基金登台亮相,笔通过对开放式样基金的特点,发展开放式基金的现实条件的分析,说明开放式基金是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并分析发展开放式基金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已经为广大投资所接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对开放式基金认识不全面,甚至还存在有误区,其主要表现:一是认为开放式基金的最大特点是进出自由,因此应频繁地买卖;二是开放式基金为应付赎回要求,多采取投机行为,较少有投资行为;三是认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很小,投资可以高枕无忧;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常导致投资操作理念错误,引致投资失误,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8.
以证监会主席周小川2000年5月在北京关于发展中国开放式投资基金为契机,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交通银行代销的华安创新开放式基金,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它能否成为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也备受业内人士瞩目.本文在分析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开放式基金的历程之后认为,开放式基金的确是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方向.进而探讨了目前我国推出开放式基金所具备的宏观经济条件及市场、人才条件.最后就推出开放式基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立法问题、监管问题、资金来源及基金销售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开放式基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我国也将推出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对比于封闭式基金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开放式基金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更将促进我国基金业和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虽然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已经正式发行,但关于开放式基金的争论尚未结束,本运用信息经济学前沿理论,以不对称信息为切入点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证了开放式基金是一种较有效率的机制设计,同时也提出了我们对待开放式基金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