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盟国家当前金融改革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开始了新的金融改革进程。重组金融体系,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是东盟国家金融体系的一次重要调整,也是东盟国家金融改革在经历了从放松金融监管到再监管后的进一步深化。东盟国家金融改革在银行领域和资本...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住宅金融体制改革及其借鉴意义杜政清住宅金融不仅是房地产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对于住宅开发融资,特别是普通住宅开发融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前,泰国住宅金融一度徘徊不前,住宅开发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改革后,近几年泰国住宅金融业务繁荣,住...  相似文献   

3.
杨玉花 《亚太经济》1999,(1):9-10,25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十分迅速,也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步入转型期,一些国家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不相适应,金融自由化进程过快,金融改革政策失误,终于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一、金融自由化过快: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日本的金融制度改革与“泡沫经济”日本一桥大学于毅波建立于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之后的现代西方金融制度,在80年代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却膨胀了“泡沫经济”,使主要改革国的经济跌人战后最大的萧条中。本文以国情与我国最相近的日本为中心,拟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金融改革6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取得的成就,并从制度容量的角度解释了金融改革的主要变化,指出了金融区域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金融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巴曙松 《中国报道》2012,(11):50-5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从趋势上看,金融改革更为注重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等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地方金融改革相继启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都稳步推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审批、退市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IT的三大要素是微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IT发展迅猛,对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回避风险和获得新的利润空间,根据金融投资理念和市场需求,国际金融业产生大量金融衍生工具,这些工具大都是金融工程的产物,都有IT的支撑。了解IT与金融结合的特征和IT对金融未来的影响,将为我国在金融改革过程中,正确把握制度改革、市场培育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日本金融“大爆炸”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日本经济,金融面临的严峻形势,桥本首相于1996年11月提出了自由,公正和国际化的三项改革原则,着手进行包括行政,财政,社会保障,经济结构及教育在内的六大改革,希望能通过改革。恢复日本经济活力,重新确立日本在西方经济中的优等生地位。其中由于金融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目前日本所发生的一系列严重金融危机,以及此次金融改革的巨大力度,金融改革又被誉为金融“大爆炸”。  相似文献   

9.
每一次改革,都预示着新的发展机会。这次,对于叱诧商海的浙江商人们来说,温州金,赦改革,再一次成就其大展身手之契机,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已近两月之久,改革蓝图递次呈现。从实施方案到具体细则,改革的步伐走得稳健而有力。  相似文献   

10.
仲品 《中国西部》2012,(22):111-113
接连推出的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当前全国金融改革的两大抓手。两大抓手都在浙江!浙江这块历来之金融创新热土备受瞩口!借着温州、丽水金融改革之风,浙江省大力发展该省金融、№,着力打造总部经济,向金融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约见了大藏大臣三冢博和法务大臣松浦功,向他们阐述了彻底改革金融体系的计划,后来,桥本的指示以文字形式公开发表,题为“日本金融体系改革:为2001年东京市场的复苏而努力。”这标志着日本大张旗鼓改革自身金融体系的开始。探究这次改革的背景和根源,不难看出,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叔繁而猛烈的金融危机正是促成这种“全面性”金融改革的催化剂。本文拟对日本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改革对策做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丽君 《理论观察》2005,(1):124-125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和实施。国有银行作为最主要债权人之一,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和效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无论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看,还是从寻求长远发展看,都必须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改革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孙涛 《科学决策》2004,(8):56-61
转轨国家的金融中介改革的经验教训表明,综合全面的金融中介重组十分必要。家族控股会导致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联交易,阻碍治理结构的完善,出售给外资银行是可资借鉴的私有化战略。金融中介改革需要改善经济竞争环境,尤其需要构建坚实、明确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放宽管制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杨思正80年代,美国银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以适应改变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适应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15年来,一系列放宽管制的改革措施,使美国银行业在结构和竞争力方面都有所增强。由于金融...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晶 《亚太经济》2003,(4):20-22
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对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宽松性的金融政策;依靠国有化化解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通过这些有力的金融改革,东南亚国家逐渐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经济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协调性,虽然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流通中的现钞。但是仍然不具备免遭国际游资侵袭的能力,所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实现汇率联合浮动机制应该是未来东南亚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研究》2006,(6):69-72,95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金融业面临全球化和混业经营发展的挑战,如何有效借鉴其他地区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旨在讨论台湾在1980和1990年代推行金融自由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金融困局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台湾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对我国大陆当前的金融改革的一些启示。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介绍台湾金融自由化的内容;第三部分为金融自由化下台湾面临的金融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导致这种混乱和危机的主要原因;最后一部分提出台湾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对大陆金融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周立 《世界经济研究》1991,(5):43-45,69
目前,美国新的金融改革正紧锣密鼓,引人瞩目。今年2月5日,美国财政部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改革提案(以下简称“2·5”提案)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取消1927年通过的《麦克菲尔登法》,以彻底实现银行的全国性经营。第二,废除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有关条款,拆除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壁垒。第三,修改1956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中的有关条款,允许银行公司及多种经营,并可拥有和吞并非金属机构。第四,限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存款的承保规模,并且将保费率和计算方法由现行的统一比率,改为根据银行资本状况和风险程度而实行差别费率。第五,简化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体系,将现有四大管制机构减少为二家。此项提案如能在国会通过,这将是继80年代初的金融改革后又一重大发展。美国为什么要对上述几项法规如此大动干戈?可从下面与此相关的历史和现实背景的分析中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何时终结金融抑制,何时终结以银行业为中心的金融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问题引人注目。许多人预计此次i中全会将公布深化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金融改革将是这些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有人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行政配置廉价资本以促进工业发展。现今,这一金融抑制政策已导致资金融通和产业结构失衡,并快速积累着系统风险,金融转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龙生  王智 《江苏经济》2003,(4):43-43
种种迹象表明,2003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中央高层领导人已经公开表示,2003年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一同成为四大主要改革任务,而改革的内容则包括: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降低不良资产比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