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4-24
本刊讯 国土资源部最近颁布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按照这一考核办法,国家将开展2006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倩  叶桦 《中国土地》2007,(9):30-33
2007年8月,一份全国耕地占补平衡"成绩单"摆在了人们眼前。根据《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的规定,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2006年度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在这份第一次按照建设项目,全面考核各省占补平衡工作情况的"成绩单"中,各地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11,(15):64-64
7月20日,浙江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浙江省政府指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耕地的,应当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补充划入与征占用耕地质量相当的耕地。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目的:研究和确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为落实占补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国家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和生产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指标体系应该选择气候、土壤和田间工程条件;评价方法应该采用气候和田间地块质量参数逐级修正的方法.研究结论:应尽快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用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中国存量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近日,中组部又印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首次将耕地保护纳入考核地方党政班子及其成员的指标体系。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各地的耕地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6.
要闻点评     
●6月16日,孙文盛部长签署第33号部令,颁布《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办法明确,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地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暂缓受理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与被占用的耕地等级相  相似文献   

7.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利用市场化运作,将补充耕地指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交易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渐成新趋势。本文拟对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之利弊作一简析。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个别省、直辖市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指导意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有效拓宽了补充耕地途径,完善了耕地保护考核指标和标准,强化了制度保障。根据指导意见,2018年山西自然资源系统建立了"数量相等、产能相当"的耕地占补平衡"算大账"新机制,全年完成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5万亩,推进了省级耕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引起各界尤其是媒体格外关注的一大亮点,是推出了关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一项"新政":首次提出"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同时强调"实行跨地区补充耕地的利益调节"。对于现行《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一直强调的省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管理制度而言,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对此,国土资源部一再强调,此举不是对占补平衡制度的"松绑",而是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双赢效果。在用分等成果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中等级折算的标准样地法后以南阳市为例,从农用地等指数、定级指数、作物产量等方面入手,用产量指数法分析论证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耕地级别占补当量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原理,构建了耕地占补当量影响因素修正体系及修正系数表,给出具体应用方法,为耕地的占用与补充之间换算关系提供参考,在转化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双赢效果。在用分等成果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中等级折算的标准样地法后以南阳市为例,从农用地等指数、定级指数、作物产量等方面入手,用产量指数法分析论证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耕地级别占补当量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原理,构建了耕地占补当量影响因素修正体系及修正系数表,给出具体应用方法,为耕地的占用与补充之间换算关系提供参考,在转化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尽快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与考核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0月22日下发的国务院第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并提出了“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要求。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中的耕地质量失衡问题,表面上是开发和整理新增的耕地质量不如被占用耕地的质量,所体现在管理层面上的问题是缺乏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检查验收办法或规程。因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基本要求。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原则与指…  相似文献   

14.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工作能够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问题,但折算系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针对耕地等别差异大、地类没区分、查询等级不易、补充耕地等别难确定和后备资源不足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的发展以及目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要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了由基础控制指标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组成的二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体系,并以荆州市某建设用地耕地占补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尚待完善,建立严格、规范、细致、有效的考核体系是促进此项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8月2日,国土资源部会同中央组织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六部门将首次开展2006—2010年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此次考核内容为2006—2010年期间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包括耕地保有量及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耕地等级与耕地质量建设情况等5项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很多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相当匮乏,补充耕地指标难以为继。如何在落实耕保任务、保障地方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以福建省部分县市为例,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政     
<正>我国将实行跨地区补充耕地利益调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实施"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的耕地占补平衡措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的直辖市难以满足占补平衡的话,可向国务院申请国家统筹。经国务院批准并缴纳跨省补充耕地资金后,可以在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省份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据了解,政  相似文献   

19.
张凤荣 《中国土地》2012,(10):27-28
自1998年《土地管理法》规定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大量耕地,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受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和开发整理资金不足等限制,也确实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不断下发文件要求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并通过规划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等措施来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但"占优补劣"问题依然时有发生.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再次下发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肯定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中,耕地占补平制度重要意义,提出了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结合各自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建立补充耕地工程质量指标体系;并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