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兴大国群体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些新兴大国一般提倡和平共处、公平合理、尊重国际法和多边主义等原则,它们正在从力量对比、组织规范、国际共识与共同议题等方面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国际体系正在通过和平、渐进与交替的方式转型,呈现出多极多边、协商谈判和基于规则的初步框架结构,但这一转型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在负面因素综合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倒退和逆转。鉴于新兴大国群体迅速增长的综合实力和逐步提高的话语权,它们建构国际体系的战略选择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多元多体的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2.
3.
数字鸿沟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加强信息素质体系建设的同时,高校要把好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民族文字处理三个重要关口,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高信息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能源和矿产为例:探微中非资源开发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源开发合作的可能性与现状(一)资源开发合作的可能性1.中国有需求。据中国国土和自然资源管理处.截至2004年中国有158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和储备。但是.这些资源远不能满足中国日前持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维持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势头。据国土和自然资源管理处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数字鸿沟”主要指不同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本文把信息化水平区分为传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首次把国家按收入分成不同的类别,利用面板数据对“数字鸿沟”的成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外开放度、知识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这些因素不仅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对传统信息技术水平和新兴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而我们在政策上应区别对待,才有可能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6.
汪巍 《环球财经》2011,(4):54-55
中方可推动在中国与南非优势互补的领域开展涉非多边合作,扩大新兴大国的利益交汇,扩大南南合作的领域,减轻西方对中非合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同时强调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数字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以更好融入数字时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社会问题。老年数字鸿沟聚焦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向维度,其诱因为社会存在老龄偏见、家庭数字代际反哺不足、个体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智能手机和第三方应用兼容性低等。完善数字化建设、构建全方位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开发适老产品和服务、发挥家庭数字反哺功能等措施有利于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时代巨大红利。  相似文献   

8.
苏晔  ;魏进平 《特区经济》2014,(6):112-114
为了解决机构编制创新管理问题,提出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在观念意识、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得出合理的机构编制电子政务模式有助于机构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比较角度分析了纳米科技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侧重对进一步发展两岸在发展纳米科技产业的合作及其模式选择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开始步人零关税时代。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而同样属于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及运行过程却极其顺利:在政治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12.
《World development》2003,31(8):1421-1441
Regional inequalities represent a continuing development challenge in most countries. There is a presumption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at decentralized fiscal arrangements would lead to ever-widening regional inequalit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is hypothesis. We conclude that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have failed in almost all countries, federal and unitary alike. Still, federal countries do better in restraining regional inequalities, because of the greater political risk these disparities pose for such countries.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divergence tend to focus on interventionist policies, while those experiencing convergence have taken a hands-off approach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nstead focus on promoting an economic union by removing barriers to factor mobility and ensuring minimum standards in basic services across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3.
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的国际比较——以中国与OECD国家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利用1995~2007年中国与10个OECD国家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数据,分别测算出各国在该时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如果采用能源强度指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会被低估,而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水平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逐年提高,节能潜力逐年降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趋于缩小。(3)知识投入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国际和国内非政府组织、私人基金会、大众媒体、教会、商会、知识分子共同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一些特定的问题领域越来越活跃。自这一时期起,美国和墨西哥两国的劳工团体联合人权与环境保护主义等组织,借助《北美劳工合作协定》框架下的合作平台,将维护劳工权益这一传统议题与全球化扩张下的捍卫人权与社会正义等目标相结合,实现了跨国、跨领域的广泛合作。作者利用跨国倡议网络理论,对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条件及作用模式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美墨两国劳工运动合作发生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是传统劳工运动陷入困境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劳工运动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参与运动的行为体利用掌握的信息,建构运动象征,并通过对强大行为体的杠杆撬动以及对运动结果的追踪等策略,将回飞镖模式与反向回飞镖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复合型回飞镖模式。  相似文献   

16.
Exchange rate commitments implied in the silver standard originally anchored China'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inflation rate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It was believed that China's free silver standard acted as a natural check on the excessive issuing of notes by warlord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is consensus view, however, overlooks the fact that the silver standard was inherently unstable because it left no room for monetary policy to stabilize output and inflation. This article employs a formal structural model to show that a fiat currency unlinked to fluctuations in the price of silver that allows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self‐adjusting monetary policies would further stabilize China's output and infl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民主化不仅是国内的政体变迁或政治改革过程,也是对全球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回应。在全球化的当代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能免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国家的政治转型被认为主要是国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制度生成和更新的国际因素却很少引起学者的关注。在质疑国内中心论假设的基础上,作者以国际因素为自变量,以国内因素为干预变量,以中小国家的民主化为因变量,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结构、情境和行为体三个层面探讨国际因素与中小国家民主化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韩国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国际因素是影响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变量,对中小国家来说,国际因素甚至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影响中小国家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而且影响其民主框架下的制度选择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国际规范国内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内结构的不同,不在于国内文化与规范的匹配程度是否较高,也不在于国际组织的教育作用,而在于国家是否在与国际机制的互动中其某种需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或是激发了一种积极的国家利益认知。在中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内化中,现有的国际气候机制激发了中国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掌握主动权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国家利益认知。这种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表现就是中国决定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内化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影响也愈发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冲突的机制,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减少发起国对目标国的冲突,同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贸易能更好地消减国际冲突。本文采用亚洲国家1991~2000年的面板数据所做经验分析也证明了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确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并能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