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过程进行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分析。完全信息条件下,一次性博弈的均衡结果取决于银行对抵押物进行变现所获收入的大小;无限重复博弈的均衡结果表明,如果银行采取触发战略,只要企业足够关心远期利益,即使不能提供优质抵押品,企业会认真履约,银行也会给予贷款。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构造信号博弈进行分析,说明在当前不完善的外部经营环境下,银行信贷决策所期望的分离均衡状态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2.
金融互联网情境下的银行“触电”战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进行互联网化,很多商业银行悄然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以对抗互联网电商巨头对金融业务的蚕食。运用博弈论分析金融互联网下商业银行涉水电子商务的动机及竞争的短期均衡状态。出于个体理性,银行在电商化行动中的占优策略是(进入,进入),电商促销活动的短期纳什均衡策略是(进行,进行)。并采用仿真方法模拟银行对电商化及其促销活动的反应以及产生的均衡结果,进一步说明了银行选择电商化策略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短期竞争均衡是各商业银行电商化投资存在过度竞争并将处于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机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上银行上市这一热点问题,从完善整个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和融资决策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制度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借助信号博弈模型,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分离均衡条件下,资本充足率监管最有效;在准分离均衡条件下监管效果次之;在混同均衡条件下,监管效果最差。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具有实质性影响,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存在大量重叠业务,信贷市场竞争激烈。良好的竞争能促进效率的提升,而业务边界不明晰导致的恶性竞争会恶化市场环境,有损于实体经济并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失效。采用演化博弈方法论证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均衡问题,分别构建传统情形下与改进机制下银企三方博弈模型,探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均衡策略选择,并利用Matlab进行算例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情形下博弈系统收敛到(高利率定价,高利率定价,高利率贷款)的帕累托最劣状态;改进机制下,银企三方业务关系改善,博弈系统收敛到(低利率定价,低利率定价,低利率贷款)状态,信贷市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应当积极推行改进的合作机制,使得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竞争的均衡得到帕累托改进,保障信贷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决策理论中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可以直观比较出多家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小,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多属性决策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零售金融业务是当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也被称为零售业务、个人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业务中,零售金融业务是对个人进行金融产品服务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家银行均在大力发展零售金融业务,且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大力发展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是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向零售金融业务进行转型,并且随着转型的推进,零售金融业务也为商业银行开拓了经济收益渠道,但是我国银行发展零售金融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经营上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发展战略,以期对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博弈论看价格竞争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的均衡问题。通过对目前市场中价格竞争激烈的状况及对每一个竞争主体进行分析,基于博弈模型(囚徒困境模型及豪泰林模型),提出达到“均衡”的主要对策:并购及产品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2日至16日,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决策模拟国际研讨班在我院成功举办。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积余和德国储蓄银行集团同际基金会金融专家费第南德·费尔德根先生、塔娣娅娜女士、鲁茨先生指导研讨班学员进行了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模拟。来自河南省辖部分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及我院部分培训师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班。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和创新能力分别与银行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15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对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从风险管控指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来看,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银行规模、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11.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因而,信贷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金融危机、市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不断下降,一旦发生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与普通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信贷风险大大高出普通商业银行。为了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规范发展,有必要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发的“信贷悖论”出发,基于信用风险抑制论和信用风险转移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阐述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三种交易模式,并从信用风险转移视角,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但重点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明显存在"功能缺位",致使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存在违约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失信行为。只有不断完善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效率,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防范和杜绝各种失信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纳入信贷政策宏观调控框架,系统探讨信贷政策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信贷政策在治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后,密集出台的信贷政策明显抑制了商业银行"脱实向虚"的行为,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动机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的,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通过分组检验观察到城市商业银行、成长性及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银行面对"脱实向虚"信贷政策时表现更为积极。商业银行基于政策导向、风险权衡等要求,通过其信贷资源配置管理实现了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抑制作用,这种能力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性较高及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主要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经济结构失范等特殊情况时,采取信贷政策这种结构调控手段,有助于经济快速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非定常双时间NS方程的预处理方法对摆翼地效推进器进行了推力和推进性能的分析,结果显示沉浮振动的推力和效率与速度的变化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固定频率,改变速度,发现推力和效率存在极大值点;随着频率增大,极大值点右移。最大推力和效率的动力攻角为6o-9o,利用速度矢量图和压力云图显示了分离涡的输运和扩散,再一次展示了地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纳入信贷政策宏观调控框架,系统探讨信贷政策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信贷政策在治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后,密集出台的信贷政策明显抑制了商业银行"脱实向虚"的行为,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动机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的,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通过分组检验观察到城市商业银行、成长性及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银行面对"脱实向虚"信贷政策时表现更为积极。商业银行基于政策导向、风险权衡等要求,通过其信贷资源配置管理实现了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抑制作用,这种能力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性较高及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主要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经济结构失范等特殊情况时,采取信贷政策这种结构调控手段,有助于经济快速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信用风险模型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框架,并介绍了信用风险模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旨在为研究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模型,改善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后,为解决资金紧缺困难而纷纷向银行贷款,但是,过大的贷款规模超出了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高校贷款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针对高校贷款特点,借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5c"理论,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通过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限制高校的贷款规模和银行的放贷行为,为政府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银企之间不正常的信用关系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加强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才能促进银企信用关系良性循环发展。在改善银企信用关系过程中,企业、银行、政府应履行各自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