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黄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4):59-59
生肖与干支是中国文化的"特产".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它们并没有统一的英文翻译.这种句子的英译,不应仅仅根据表面意思来翻译,更应该多做些详细的文化考证. 相似文献
3.
李楠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生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产物,“生肖”的序列与对应关系联系着古代工艺装饰思想.首先,对应天时的“生肖”装饰,是先民们将动物崇拜与原始天文学融汇一体的结果.古人敬天、奉天、法天,为应天时的工艺装饰观念,与“生肖”干支纪岁月的性质同源.其次,标志方位的“生肖”装饰,带有古人的种种疑窦和“神其说”.再次,“生肖”不再囿于天文历法范畴,也走入了民俗生活,成为趋吉避邪的吉祥物.这一古老的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研究它的工艺装饰思想,意义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谢荣征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4)
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广泛,有着其他传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网络越来越受到广告制作者和商家的青睐。在网络广告中融人民俗元素,无疑可以使熟悉这些民俗元素的广告受众感到亲切自然,使不熟悉这些民俗元素的受众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满足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融人民俗元素的网络广告,强化广告的文化底蕴,增加所宣传商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王天岚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0,(3):79-79,83
民俗物质生活与民俗传统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设计艺术而言,民俗文化不仅能提供具体的形式因素方面的借鉴,还能从观念层面上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研究民间物质生活以及民俗行为和民俗观念,有助于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活动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系统,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成果彰显民族文化的特征,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民族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晓莉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4):64-65
本文以四合院为中心,通过介绍四合院的概况、历史沿革、格局来分析四合院的民风民俗和它所反映的传统文化思想,揭示四合院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8.
刘楠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5):49-54
目前连锁店、网店等逐步取代了部分集市和小商业店铺形式,叫卖、招牌等传统传播形式也为媒体广告取代。这种商业民俗的变迁主要是基于制度变革、现代网络化的普及和人力资本提升的结果。为了使传统商业民俗的精华得以延续与传承,并实现与外来文化的良性互动,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应在传统文化导向下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加强政府管制和网络技术监管来促使商业民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俗,新世纪旅游发展的支撑点——区域经济研究系列·民俗资源开发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的旅游以文化旅游为主导模式。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利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使旅游者(旅游客体)认识、欣赏民俗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心理体验,达到旅游、娱乐、休闲,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及增强旅游客体、旅游媒体的文化吸引力之目的,也可使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焕发出文化的光彩,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民俗社会生活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创作源泉与实践的舞台。通过对社会艺术教育教学中的民俗性进行的探讨与解读,期望发挥在艺术教育中了解民俗,最终将艺术还原于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俗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俗话已经成为文化和修养的重要部分和思考“定式”。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引经据典”,以“至理名言”来强化和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有些俗话文化已经走向了现实生活中的伦理特别是现代管理的反面,反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现代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曾辉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Z1):302
炭花舞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民俗舞蹈,生动地体现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是渔猎时期诞生的舞蹈活化石,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古梅山的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认为,研究炭花舞起源、传承规则以及技法,需从民俗出发。 相似文献
13.
14.
生肖礼品行业是综合性消费品行业,作为促进社会交往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市场容量正不断扩大。据悉,中国礼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礼品行业生产量和贸易额均呈现高速增长势头,专业生产礼品的企业全国范围约有数万家,年均增长速度达12%,年产值接近5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祁寒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9):75-76
对沈阳市餐饮业老字号民俗生活进行调查,梳理其产生、发展脉络,描述老字号的饮食民俗文化和商业民俗文化,分析民俗文化中蕴涵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赣丽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932-935
学界对旅游中的文化生产现象关注颇多,很多人批评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失真。从田野个案入手,描述和分析民俗旅游中的类民俗化现象,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文化真实性”概念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钟声宏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民俗博物馆是展示人们生产、生活、饮食、起居、交通、服饰、禁忌等民俗文物、民俗事象,具有文化、教育、旅游、环保及文物收藏诸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必须把握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通过建设民俗博物馆,发展旅游业的形式对广西丰富的民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目前可先通过建设壮族民俗馆等11 个馆,配合各地现有旅游资源来带动各族各地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各业的发展,以保证广西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刘三姐”透视传统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资源优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57-460
随着现代旅游迅猛发展,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它进入第二次生命周期,必须要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优化创新。刘三姐品牌的开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从影视作品到实景山水演出,是一个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刘三姐文化的开发到优化创新透视着桂林这一个传统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产品生命周期的转变,实景主题是民俗资源优化整合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统与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成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5):19-26
西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特色,这已成为共识。日本的经济体制及其管理经济学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经济学也应当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本文提出了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经济学的几点设想,以及西方经济学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20.
吴书锋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6)
非主流文化一直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影响,尤其是对旅游活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以宗教与民俗为例,其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度诸多方面对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旅游吸引物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利用好这些影响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在正确面对人们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同时,积极进行正面的宣传,扩大对外民间交流,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客观评价历史文化人物与事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对非主流文化对旅游活动影响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