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深圳湾区经济发展的定位和环境需求出发,借鉴东京湾、旧金山湾、纽约湾等国际一流湾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经验,针对深圳湾区环境的当前差距,提出了深圳湾区环境质量的改善目标和提升策略,从而凸显深圳湾区发展的生态宜居特色。  相似文献   

2.
创建深圳旅游的城市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政府规划,到2010年,深圳将建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使每个来深圳和在深圳的人都感到振奋。要使深圳成为人们心目中确认的国际性城市,首先应从旅游业着手,并应在打造深圳的城市品牌上做文章。打造城市品牌,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2001年10月间由建设部主持审定的"大北京规划",明确地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一术语第一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1年后上海也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代替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提法.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在其"八·五"计划中就提出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这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当属首创,从那时以来一直作为深圳发展的指导思想.据报导,今年初,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考察深圳时指出深圳要建成"国际化城市",肯定了深圳的既定目标,这个目标尚未实现,仍在"化"的过程中,这就要很好地努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深圳如何在建设综合性特区中向"国际性城市"发展?有何规律性?本文仅从深圳区市一体这个角度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4.
20年沧桑一瞬间,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实现了功能转变的四次飞跃,城市功能定位每5年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深圳建成中国第一个经济开发区;第二个5年即1985~1989年,深圳转变为中国的综合性经济特区;1990~1994年,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经济性城市;1995年至今,深圳成为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按照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未来5年,特区人将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化国际性城市,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深圳将在未来10年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技城、物流中心城市和现代金融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5.
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指标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源 《特区经济》1998,(9):23-25
<正> 一、国际性城市评判标准 1、现代化是国际性城市的必要条件 为满足国际性城市的功能外向化、国际化的要求,国际性城市首先应达到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现代化是城市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现代化应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科技发展现代化以及城市管理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1)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产业结构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 (2)城市建设现代化。现代化城市应是一座规划布局合理、各类建筑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拥有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大流量的快速立体交通电信网络、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完备的公用事业和防灾应变系统。  相似文献   

6.
唐俊 《开放导报》2013,(4):55-58
城市是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的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城市经济活动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背景,对深圳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展开研究,对当前深圳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因素及支撑体系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圳向低碳城市经济转型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正> 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是香港通往内地陆上运输的咽喉要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日趋频密,商品的流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兴旺,也带动了特区涉外运输业的发展。为实现本世纪末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为深圳赶超亚洲“四小龙”做好先行官,交通业尤其涉外运输业是一个需  相似文献   

8.
陈彪 《特区经济》1996,(10):12-13
<正> 深圳如何定位和发展?如何构造和优化经济结构?这些都是特区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经济结构的特征1、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目标的提出深圳特区建设15年来,经济和社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经济结构逐步调整,改变了以往单一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39个工业生产门类,1000多亿元的的工业生产能力.二是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累计900多亿元,特区开发新城达84平方公里,建成妈湾电厂、沙角B电厂、东深三期供水、盐田港一期、深圳机场、火车站等骨干基础设施项目,与国内1700多个、国际230个城市开通直线电话,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电信网络.三是经济实力逐步增强,1994年(下同)国内生产总值达560亿元,15年(下同)平均递增40.8%,在全国城市名列第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8万元,属全国前列;港口吞吐量3000万吨,名列全国港口城市第八.四是对外经贸交往扩大.累计利用外资协议合同15713宗,外商协议投资178.16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77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十分之一.1994年,全市出口总值183亿美元,平均递增  相似文献   

9.
潘锡芒 《特区经济》2000,(10):43-44
一、盐田港及其仓储业在深圳未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面临到来的21世纪,深圳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担,将实现以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经济支柱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 深圳建设物流中心是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一)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内涵 迄今为止,关于国际港口城市的确切定义尚没有统一说法。通过参考有关资料,我们认为,国际港口城市应从属于国际性城市的范畴,国际港口城市应该是经济社会发达,城市综合环境良好,港口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具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临港工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和服务业高水平发展,是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金融、贸易、国际航运和物流等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城市,能够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