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会计师》2009,(8):100-102
<正>一、非经常性损益概述及研究意义根据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3.
姚瑶 《中国外资》2009,(6):87-88
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内容及披露要求等方面对本次新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内容及披露要求等方面对本次新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平  戴辉 《财务与金融》2010,(6):45-48,65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客观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11月发布公告对2007年的规定进行了修订。通过对100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统计分析,发现新的披露制度仍存在概念界定不完整、披露不统一、与退市政策关联度弱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陈蕴华 《西安金融》2007,(12):25-26
本文回顾了中外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提出了对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应从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和发生频率两个角度出发,采用以原则为导向的标准进行界定的看法。同时提出了先在附表披露,待条件成熟时再在主表进行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瑞迪 《会计师》2012,(4):8-10
会计盈余信息是会计报表中最核心的信息。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经常性盈余和非经常性盈余。近年来,上市公司为达到首发上市、保住配股资格、保住上市壳资源等目的,频繁进行非经常性损益操控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证监会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对非经常性盈余的列报做了规定,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操纵非经常性损益从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的调整,相关监管部门也对此有所警觉。  相似文献   

8.
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披露“扣除非经济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信息。由于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持续性很低,所以中国证监会的新增信息披露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净利润信息的相关性。而从第一次实施结果来看,上市公司选择的、归属于非经常损益的项目名目繁多,且不尽符合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特征;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也存在各工程样的不规范情况,因此可靠性和可比性尚显薄弱,有用性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假说:应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非经常性损益管制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逐次增多。同时,采用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与每股收益的绝对值比率这一指标和378家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5年连续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进行图表分析、配对t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我们找到经验证据支持我们的研究假说,进而支持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取得了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08—2010年间我国ST和P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各项目发生频率在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序列分布上均存在着差异,进一步通过实证方法对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提升了我国ST和PT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及其披露监管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市公司的盈余中,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致会计盈余信息可靠性降低,影响投资者的有效决策。证券监管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管理者,从证券市场和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进行规范,并不断修订相关信息的披露规范,缩小该信息的可操作空间,以遏制这种行为。论文通过分析提出,证券监管机构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明确规范以及强制性的披露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也不能解决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问题。作者就此提出建议,在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环节可以允许适当的职业判断空间,而在报告环节必须严格规范和管制,从而使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瑞迪 《会计师》2012,(7):8-10
<正>会计盈余信息是会计报表中最核心的信息。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经常性盈余和非经常性盈余。近年来,上市公司为达到首发上市、保住配股资格、保住上市壳资源等目的,频繁进行非经常性损益操控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证监会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对非经常性盈余的列报做了  相似文献   

13.
对非经常性损益确认与披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孟焰  张莉 《会计研究》2003,(12):14-18
自1999年中国证监会首次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以来,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与披露问题引起了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本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该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揭示和分析。本文认为这一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更详细的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  相似文献   

14.
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93~1999年间,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降低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利润,而不区分持续利润和暂时利润;而在2000~2002年,伴随经营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乘数的下降,投资者逐步趋于理性和稳健,开始利用净资产所表示的企业内在价值来修正自己关于企业未来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舞弊三角形理论角度,具体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操纵行为的压力根源、机会和辩解借口,并进一步探讨控制此类操纵行为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非经常性损益:国际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国际、美国、英国会计准则和我国相关准则与公告中有关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规定,具体从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研究假说为:市场认为正(负)的未预期每股收益是好(坏)消息,负(正)的未预期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是好(坏)消息。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发现当市场得知未预期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消息后,在事件日反应期或事件日后期,对含有未预期的负的非经常性损益比含有未预期的正的非经常性损益给予了显著的更高的回报,进而支持了研究假说。这说明投资者对非经常性损益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并在投资决策时使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9~2009年证监会与交易所查处的非经常性损益列报违规事件的统计资料,发现此类违规行为的违规成本低,体现在其被查处的概率低和惩罚力度弱。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可考虑完善资本市场民事赔偿制度,建立集团诉讼机制,借助惩戒机制来加大违规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证券市场中,微利上市公司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运用配对t检验法,以分析2011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在(0%,1%)区间为样本对象.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微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通常是利用非经营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0.
虞凤凤 《上海会计》2011,(8):41-42,60
本文从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各自的定义及目标出发,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得出税务筹划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税务筹划对盈余管理具有能动的反映作用,非应税项目损益实现了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目标的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