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藏精之所,是湘江源头水源涵养区,是天然的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深邃是九嶷山深厚的生态文化积淀而来。探寻前人的保护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功能指向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集成木桶"短板效应"、加权线性求和、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对宁远县自然本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远县整体的生态保护等级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态保护等级为Ⅳ、Ⅴ级的用地面积为240 962.31 hm~2,占比为96.33%,地理分区呈现南北两侧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的特征;农业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承载等级为Ⅳ级的用地面积为9 312.78 hm~2,占全县的3.72%,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高西低的特征;整体建设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水平较高,承载等级为Ⅲ、Ⅳ级的用地面积为57 675.73 hm~2,占全县的23.06%,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西部边缘低等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前期基础工作,可为后期有序划定"三区三线"、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布局提供更明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可拓法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以及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建立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直观全面地衡量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并选择湖南省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的反映了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该评价方法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宁远县地处湘南边陲,2002年被湖南省列为扶贫开发县。为了加快宁远扶贫开发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拟从下面五个方面探讨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宋菊香 《时代经贸》2006,4(12):44-45,47
当前,县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的竞争,不同县域特有文化力是其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支撑。宁远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却比较慢,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把舜文化力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提升其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的竞争力。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宁远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工业基础,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但还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巨大的市场还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等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浪潮,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发挥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力打造永州南区域中心,使宁远真正形成区域性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永县地处湘、桂边界,介于北纬24°55′~25°29′,东经110°57′~114°41′之间。四境山岭绵亘,都庞岭纵贯全县西北半部,最高峰杉木顶海拔1,951米,花山横卧西南角,南有蛮子岭,东临九嶷山,属南岭山地。山势巍峨陡峭,河流深切。都庞岭山脊走向大体与岩层走向线方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主要由板岩、石英砂岩构成中山地貌,是森林和脊岭草场的主要分布带。中部及东南半部地区,多为石灰岩组成的岩溶丘陵,海拔500米左右,呈峰丛状。沿岩层倾向坡缓(10~15°)谷宽,发育着岩溶洼地和溶蚀谷地,是较理想的天然草场。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核心动力,动态生态税税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论需要。建立动态生态税量化模型有利于激励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构建了动态生态税方程,动态生态税税率模型,企业本期应交生态税总额模型。  相似文献   

11.
西部生态重建中农民生态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态行为是影响西部生态重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西部生态重建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民生态行为的涵义,分析了农民生态行为对西部生态重建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农民生态行为、促进西部生态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庆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与发展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瑞芝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6,26(4):669-672,676
生态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定量测度是区域生态经济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选取了大庆市为实证区域,计算20多年来的生态足迹,发现生态足迹由生态盈余发展到严重的生态赤字,表明人口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出减少化石能源用地的比重是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积极培养替代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是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生态安全是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从一定时间尺度上(1999~2005年)评价了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探求了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为城市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保证城市生态安全和城市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渐次向高度化逼近,中国如何面对生态城市建设和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就此问题,笔者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为前提,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标准,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目前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透视,在此基础上对加快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途径及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现代化理论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位于长三角地带的兴村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通过由"大养蟹"向"养大蟹"的转型,兴村凭借水资源,取得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科技发挥了重要功能。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应有自己的基本特征:生态现代化未必是工业化;经济效益是生态现代化的原动力,技术本土化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生态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觉醒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产业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态产业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生态产业的主要特征,分析了生态产业演进机制,进而提出:人类最大化满足自身需求的内在冲动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危机的外在压力是生态产业演进的压力机制,生态技术革新所隐含的潜在收入流是生态产业演进的内在动力机制,政府的产权保护立法和产业政策导向是生态产业演进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涛 《经济师》2008,(7):60-60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生态承载能力下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严重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基于生态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2000~2005年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赤字及旅游生态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旅游人次的增加,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指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未来辽宁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旅游生态压力,减少旅游生态赤字,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发展的新追求,完善生态城市理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是非常迫切的任务。文章从生态城市涵义入手,对生态城市涵义提出新的理解与认识,对生态城市的构成与运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并做出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