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付蔷 《环境经济》2023,(6):46-49
<正>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指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在一定区域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m3的缺水警戒线,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2.
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回收的成功经验,以成都市4个居民小区为试点,采用单流程回收运行模式进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试点结果统计与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单流程回收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参与程度高(77.1%),回收可利用成分高(91%),平均每月每户回收量达2.2kg;以废纸再生利用为例,全国每年再生新纸182.9万t,节省木材731.8万m3、水18 296.8万m3、填埋场548.9万m3。推广应用该模式不仅可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且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显著,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鉴于资源紧束与生态侵蚀的压力,上海市期望通过郊野公园的规划编制与建设达到维护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等目的。经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上海市颁布的相关政策与近期5个试点郊野公园的发展现状,分析规划、建设期间面对的主要矛盾,立足生态文明、农业生产、休闲旅游、服务公平性等方面展望郊野公园的健康发展,以实现其对城市郊野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的确立、生态保护的法制建设、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以及营造城市的生态文化等城市治理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的重要保证。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杭州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其原因与城市治理理念、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人文精神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婉 《环境经济》2023,(6):22-27
<正>九曲黄河,劈山越岭,滔滔东下,绵延5000余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这样一组数据,足见黄河流域之“渴”——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为此,生态环境部提出了进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为解决我国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城市治理的价值观是实现城市成为人类追求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活价值三者的和谐与均衡的地理区域,中国西南地区城市生态治理的标的物是空气污染、河水断流、植被破坏。现代的科学技术可实现工业零排放、不发生化学和尘埃污染。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河水断流是由大面积道路硬化所致,同时也导致植被破坏。治理的工程方法分别是为减少汽车使用而建设公共交通系统、蓄积雨水持续补给河流、绿化等三类。城市生态治理的制度设计要实现激励相容目标,其理念是把官员的政治市场行为转变到经济市场行为上来,制定发展城市生态产业制度,设计政府出资建设改为企业出资,政府实施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贵阳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率显著提升时期。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中小城市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趋势不断加强,一方面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贵阳的高原复杂地形和滞后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导致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病日趋严重。与此同时,贵阳市还面临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易破坏难恢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贵阳有必要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城市病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石嘴山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石嘴山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薄弱、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等问题.为此,需要石嘴山市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和推动社会发展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把石嘴山建设成为以循环产业为支撑的黄河中游东部地区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到目前的生态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等理论和实践模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城市对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和天业集团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其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经济交错区是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在经济发展研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领域,而从生态经济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这个特殊区域的发展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城乡经济交错区的生态经济具有依托城市,以城市市场为导向,时空替代概率大,边缘效应强等特点,乡村城市化和都市农业是城乡经济交错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发展规划、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要素、城郊生产、承接城市环境压力以及生态环境深度开发等方面对城乡经济交错区的发展和保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影响,二者间协调机制的构建是维护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从土地的合理利用、生态调节、协调发展动力、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治理、生态影响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预警、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利用生态补偿七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污染控制的主要系统。21世纪排水系统的定位剐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排污减害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再生回用及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从而恢复健康的水循环和良好的水环境,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保要求、污水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等方面,从全局出发优化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得的经验在于: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总体、优化、协调、再生”的生态发展原则谋划发展区域经济,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示范已扩大到15个区县(市),成功地创建了城市郊区、丘陵平坝区、中低山区、三峡库区四大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促进了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但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仍面临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大、基础设施差、移民任务重、人地矛盾突出等严峻问题,就此提出了7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是能够兼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治理单元。运用SBM-DEA方法测算2007—2018年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5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分析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网络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整体呈持续改善态势,其中呼包鄂榆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较高,中原城市群与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生态效率更高,城市群交界区域容易形成"生态洼地";五大城市群之间生态关联强度则呈"U"型变化;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溢出能力较强;个体城市之间表现出典型的"高位溢出、低位吸纳"的生态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水资源供应、小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湿地旅游开发和科教文化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明确柴窝堡湖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从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流域综合治理和落实湖长制所取得的成效方面,概述柴窝堡湖保护现状。针对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即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水体达标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推进经济转型;落实湖长制主体责任,依法推进“主动治湖”;考核激励问责多措并举,全面推进“长效治湖”;建立多渠道社会公众参与方式,加快推进“精准治湖”;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构建水文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促进柴窝堡湖生态环境恢复,达到保护湿地,维护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首先引起关注,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染防治工作经历了从点源治理到集中控制、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到区域污染控制、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从源头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转变;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中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约有20多座城市如广州、上海、昆明、成都、贵阳、长沙、扬州、威海、深圳、厦门、铜川、十堰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广州、厦门、铜川等城市的主要做法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市郊林带,这也是各城市做法的共同之处。除此之外,上海、杭州、大连等城市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污染治理;成都、昆明等城市将进行流域治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苏州、秦皇岛等城市将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受到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制约,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强烈的人为干扰,造成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城市环境受重金属污染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急待解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城市的生活、工业、主干道等区域环境污染因素分析,找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素,发挥政府效能和绩效管理调控功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改革中采取预防治理对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