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丽 《山西农经》2022,(1):122-124
数字化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嵌入乡村,开启了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解决高速经济增长所导致的"垃圾围城"困境,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热点及难点。通过对全国数字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案例进行研究,从实践的过程中探讨了数字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分析了其"数治"困境,并从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农村垃圾治理数字化平台、建立多元"数治"智能管理体系、拓宽多元主体数字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渠道等方面出发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期助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数字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钱程 《山西农经》2023,(18):40-42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乡村振兴效果。我国乡村治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历史背景演变,一方面,治理模式的演变需要与乡村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需要逐步健全机制创新,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效促进乡村社会发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界定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深刻研究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后,乡村治理模式应运而生,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新时代的今天,"乡村政治"模式的效应在逐渐衰退,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新农村,乡村治理模式必须要进行完善,依靠政府、农民、社会组织等主体推行的多中心治理乡村模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首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反思和重构我国乡村治理构建模式的必要性,希望能够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密切相关。需要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分析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缺乏内生动力、外在支撑薄弱等问题。结合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强化党建引领、强化“三治”融合、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智慧管理等对策,使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有效模式对推进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按照服务供给主体的不同,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分为村民自主供给、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多元共治4种主要模式,通过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地调查,深入剖析和比较了4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4种模式各有利弊,适用条件也不尽相同。村"两委"群众基础好、有资金支持的村庄适宜推行村民自主供给模式;政府治理能力较强的乡镇适宜推行政府供给模式;政府治理能力较强、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乡镇适宜推行市场供给模式;各相关主体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且有完善联动机制的乡镇适宜推行多元共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破解传统乡村治理和集体主体乡村治理“双重消解”的现实困境,中国农村正在探索基于“多元共治”治理理念的新型乡村治理。余姚“道德银行”作为地方普惠金融信贷机制深刻改变了当地乡村治理面貌,在微观自治单元、激励约束机制、多元治理理念、信用评价体系内容等方面对传统士绅社会的传承与改造创新,并借助村社内置金融创新对新型集体乡村组织进行了有效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敖翔 《农业经济》2022,(2):48-50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性跨越的新时期,乡村治理体系化的目标就是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协商民主、治理效能等的结构统一体,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强健的治理体系化之“体”来引领多元的乡村社会生活之“系”的过程,就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化的过程。体系化成为新时期乡村治理的新方向新要求,既是新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也打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乡村典章制度是新时期制度治村尤其是农村财务治理的制度创新。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新昌县乡村典章出台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乡村典章在财务治理中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运行实践和取得的绩效,并总结了几点重要启示: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治理,不仅要重视村庄精英(能人)的作用,更要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农村基本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农村治理的地方创新,必须重视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一直十分关注的重点工作。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基层管理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让广大农村地区更加和谐稳定,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曾印  刘倩 《山西农经》2022,(4):85-87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既留住乡村自然之美,亦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义。云南省M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难困境。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当地村民为本位、引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引导游客助力的治理模式,能有效破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困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在共同的利益基础、责任担当和价值遵循的基础上,为全面治理乡村公共事务而形成的有机联合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体现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与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基层配套制度设计有所欠缺、基层政府治理手段刚性化、村干部动员能力不足、村民主体性缺失和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迟滞等现实困境,为了充分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潜能,需要构建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强化情感认同、树立村干部权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发展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等实践路径,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日趋突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营口市柳树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指出当地污染源主要来自固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生产中的排泄物3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党中央长期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区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为全面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努力。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本文总体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性质和特点,深入探讨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应在加强乡村党建引领、推动乡村自治建设、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注重乡村道德建设及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发展,从而达到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吴媚 《山西农经》2023,(3):115-117+192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Y农村社区实地调研,得出当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合法性地位保障、资源保障、专业人才支撑和公信力等问题。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主体协同、政策协同、人才协同、价值协同的“四协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柔性治理是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在基层治理主体的选择层面,将国家、社会和农民的互动作为实现乡村“善治”的最终路径。文章从“多元共治”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乡村柔性治理中参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多样化和治理效果的多面化,以期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乡村治理秩序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的转型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存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基本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等基本对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以多元主体协同方式化解乡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方向和新路径。陕西秦岭地区的协同治理方式是改善当地乡村生态环境的新钥匙,以协同治理模型为参照,对陕西秦岭地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从协同路径、创新体现、存在的阻滞进行分析,并且从利益协调机制、政策法律体系、信息共享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路径,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与农村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强调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中面临的乡村治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乡村治理与农民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应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通过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共治局面。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发掘现行选聘机制下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并基于此探析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保障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效用充分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