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伟建  庄欣 《中国工商》2002,(6):136-139
张明谦,13岁参军,在部队18年,从士兵到上校,他当过运动员、海军军官、政工干部等等。1998年他从部队转业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下海闯荡,而且闯出了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供销商情》2004,(11):43-44
处处留心 初下海步步为赢 1995年,林凡大学毕业,进入顺德市政府机关工作,机关工作相对轻闲,待遇又不错,在大多数人看来难得的“美差”,他却不以为然,仅一年多就辞职下海.怀着一颗不安分而又自信的心,放逐自己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  相似文献   

3.
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第一家民办科技实体,成为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中关村第一人”。 如今,20年过去了,他并没有像柳传志、段永基等中关村的英雄们一样大红大紫,而是一直默默无闻地耕耘着。 有人曾对他说,你如果当初不“下海”,现在一定是中科院的院士了,你为什么偏要做这个“中关村第一人”呢? 为什么呢?陈春光用他颇具悲壮色彩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硅谷情结”。 人们没有理由因为过去的失败和沉寂而轻视他什么,因为他的作用是历史不能抹灭的。相反,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与经历,人们…  相似文献   

4.
“文人下海”,在今天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然而笔者所要讲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一群“下海文人”——鸳鸯蝴蝶派文人且文且商的故事。这中间最值得详述的当然是陈蝶仙、陈小蝶父子。这爷儿俩在当时不仅是一对驰名上海滩的鸳鸯蝴蝶派作家,被友人戏称为中国的“大小仲马”,更以创办民族工业,生产“无敌牌’牙粉而在国内乃至日本商界享有盛誉。陈蝶仙自幼聪颖,才思敏捷,一心想做儒林中人。1898年。不到20岁的陈蝶仙以一部《泪珠缘》轰动一时,声名鹊起。他本可藉此在文坛上长驱直入,可他没有,另一种现实深深吸引并改变着他,使他无法安心…  相似文献   

5.
如何“下海”扑腾武政,李春华要发财须下海。如何财源茂盛?还得听先行者侃一通:前些年社会上曾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它形象他说明人们的商品意识在增强,同时也让我们想到了全国涌动着的“经商下海”热。“经商”与“下海”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6.
麦燕平 《华商》2014,(21):70-71
寻找创富“偏门” 赖建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中山市精细化工集团工作。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看着昔日同窗纷纷下海致富,他也按捺不住了。考虑到自己从事的日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赖建雄开始琢磨着如何寻找发财的“偏门”。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4,(31):B012-B013
我是1999年离开多年工作的河南省糖酒公司,下海开创了自己的这家酒水专营公司,至今已经有整整5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公司主营产品就是白酒,曾经代理过五粮液集团出品的“老作坊”酒,市场销量比较可观,曾在河南郑州市场掀起了一股喝“老作坊”酒的热潮,为该品牌市场初期的发展贡献了基础力量。可惜的是,该品牌的商标注册没有成功,一时间  相似文献   

8.
曲线借钱     
同学老孙下海多年,这天,他忽然跑来向我借钱。我家徒四壁,叹了口气,很为难地说:“老孙,你自己看看吧,我家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哪有钱借你?”老孙拍拍我肩膀说:  相似文献   

9.
他首先是著名作家。正是因为“著名”,尽管文人经商他非唯一亦非第一,但他的“下海”还是受到了广泛关注——直到今天,当年热捧他的作品的人还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他由于“呛水”归来。  相似文献   

10.
冤家路宽     
李开云 《商界》2006,(7):73-75
下海涉险 刘长明是一个值得朋友跟随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看到身边不少朋友都下海发家奔了小康,在物资局当处长的老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经思虑,他纵身跳进商海。跟随他“扑通”人海的还有20多个小兄弟,大家看准了这个处长,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铁心跟随他。  相似文献   

11.
儒商席殊     
<正> “我是席殊”。这位已拥有210家图书连锁店的总裁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席殊“。这二个字既是名字又是品牌。从1985年第一次下海,到2001年事业的步入轨道,16年的时光,席殊几起几落,岁月刻在他脸上的痕迹清晰可见。 “湿脚”与上岸 自幼喜文的席殊没能如愿地考上文科大学,由于“学习不用功”,席殊最终只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的数学系。毕业后,席殊顺其自然地做起了高中数学老师,这种和自己理想冲突很大的职业最终没有留住他。1985年2月的  相似文献   

12.
《华商》2010,(4):65-65
1989年,钟飞从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大学从教6年,在银行从事4年金融管理工作,1999年钟飞辞职“下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相似文献   

13.
也是无意中获知,上海外经贸服务有限公司总理潘钧海是个人物,他于2000年7月主动要求离开机关下海,在一张白纸似的没有任何业务资源的情况下,居然第一年就赚了100多万元净利润。2005年5月,一位朋友打电话给他,问他的经营情况,听到他已完成了全年经济指标后惊讶不已,连声说: 哎呀,不瞒你老兄说,我已经打了4个电话给咨询服务公司的老总,他们没有一个日子好过的——你是怎么赚钱的?”  相似文献   

14.
周福生:上海大生工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上海私营企业中财富排得上号的企业家。自1985年“下海”后,他用坚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赢得了企业的发展,成就了人生的“事业”,1998年与克林顿总统的接触使他成为海内外关注的上海私营企业家之一,与他深谈,的确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发达街重归平静申华镜发达街里好几户经营家电的业户都发达了。戴四和马五都发得唔清唔楚。雷三颇不服气──儿时,戴四和马五同窗常吃“鸡蛋”,自己是”常胜将军”,眼下车轮却倒转。雷三辞掉了机关文员之职下海了。他东筹西借,竟也在发达街里挂起了家电商行的招牌。1...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宜宾,提起罗正大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红双喜”窗帘,他的景盛大茶坊,他的“一德胜”酒厂,他的景盛住宅小区……罗正大做生意,关注的是宜宾人的衣、食、住、行、用、乐。他的产业已经做得很大,每年交税200多万。罗正大能将企业做到今天这个地步,靠的是他过人的“品牌”意识。“第一”品牌说起罗正大,宜宾的老百姓有一个评价:他的胆子大。所谓胆子大,就是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1984年,罗正大离开当时效益很好的汽车运输公司,“下海”经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曾经被视为…  相似文献   

17.
《光彩》1999,(4)
岁末年首,这个当年在武汉掀起“吴敏现象”旋风的“信息大王”从美国回来了。但和那些衣锦还乡者不一样,伴随着吴敏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瓜葛和经济纠纷……一1981年,不甘清贫的吴敏辞掉武汉市某中学美术老师的教职,下海扑腾。他先后办过校办服装厂、纸厂和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关》2004,(11):50-51
葛基中拥有一份丰富而多彩的人生履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的第一份职业是留在技工学校当老师.而后进入空军航空兵地勤部队服役干起了质量管理工作.12年后转业进人上海海关.当了4年的审计干部。1992年.他“下海”与同行一起筹创了上海第一家专业报关企业。葛基中把自己创业的成功归结到12年军人生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讲求雷厉风行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1957年,胡新华出生于江西省会昌县文武坝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3年,他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大队、公社和县里的电器修理、广播线路维护员。1983年调到会昌县农工商联合公司,几年后辞职“下海“,自己开了一家百货副食品批发商店。  相似文献   

20.
2000年9月,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副县长顾成荣怀着对企业的特殊冲动,毅然辞职下海,加盟山东黄河集团,成为盐城第一个.全国少有的几个“下海”的县级干部之一。 2001年12月,顾成荣又从黄河集团黯然出走,刚刚一年间,顾成荣就已体验了资本的威力,职业经理人的无奈。 如今,又近两年过去了,已身为上海明阳集团总裁.上海慈航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顾成荣,有了怎样的新变化?从官到商,顾成荣的“职业经理”生涯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2003年5月,顾成荣接受了《商界名家》的独家采访。以下是他的口述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