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理论界在具有职务关联的离职人员是否属于内幕交易罪主体、被动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是否属于内幕交易罪主体以及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是否以第一受领人为限存在分歧。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审判决案件为视角,总结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实践现状,发现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具有扩张性、任意性以及模糊性等实践问题。立法不明确、司法不重视以及理论学界的争议是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混乱的根源。在当前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下,通过限制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范围是准确界定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
德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德国反内幕交易犯罪机制很有特点,其行为样态的宽泛性、设置模式的灵活性以及处置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德国刑法能够有效防范内幕交易犯罪.中国在<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以及1997年<刑法>中都有对内幕交易罪之规定,但和德国内幕交易罪的刑事立法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中国<刑法>应当对德国内幕交易罪刑法规制的立法经验及理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帅 《海南金融》2014,(7):74-78
在司法实践中,内幕交易刑事判决一直极少,大量内幕交易案件被处以行政处罚。通过对现有可采集到的涉及内幕交易的行政处罚书和刑事判决书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在全部行政处罚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案件实际上已符合了内幕交易犯罪的入罪标准,却未予以入罪;已经入罪的刑事犯罪案件,则多属于内幕交易大案、要案,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原因在于作为区分行政违法行为与刑事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标准被严重虚置,因此,应当对现有"情节严重"标准进行重构,提高数额标准,增加情节要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比较法的视角对期货立法完善的美、英等国期货内幕交易罪的归责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发达国家的成熟理论为我国期货内幕交易罪归责的基本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法》对内幕交易规定了民事责任,但是规定还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导致现实司法实践中内幕交易行为人很难被追究民事责任。本文通过对其他国家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比较分析,对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频发,无论是"杭萧钢构案",还是"上海祖龙内幕交易案"都在司法认定方面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较大争议。这充分表明,在认定内幕交易罪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待解的难题。只有在对这些司法难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重构内幕信息的认定标准、改善内幕交易行为的取证路径、强化内幕交易的执法力度、完善机制设计,才能破解司法难题,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保障证券法律法规得以遵守和执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单位作为主体从事内幕交易的案例呈增加之势。本文结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实践,结合近年典型单位内幕交易案例,并借鉴海外监管查处经验,着重讨论了单位内幕交易认定的一些疑难法律问题,诸如是否将单位作为违法主体以及是否处罚、如何认定单位知悉与利用内幕信息、如何区分单位内幕交易行为与个人内幕交易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延生  杨军 《海南金融》2008,67(3):66-69
我国《刑法》第180条规定,"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体包括两类,即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其中"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是一般主体还是特殊主体的问题,关系到这两种内幕信息犯罪主体身份特征的解释,也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对这两种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该类人员属于特殊主体,但通过参照国外相关理论和考察我国立法精神,发现通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中被禁止的一种经济现象,完善反内幕交易的法律规范基础在于对内幕交易的产生和存在进行经济分析.本文从正反两反面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经济分析,力求从经济根源上剖析反内幕交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来,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中提出,要抓紧制定涉及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保密制度,明确内幕信息范围、流转程序、保密措施和责任追究要求.这一意见,涉及到如何认定内幕交易罪中的内幕信息的范围和特征.<证券法>第75条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5条对于证券、期货内幕信息的含义和范围予以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内幕信息具有秘密性和重要性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证券交易活动中,内幕交易行为时有出现,而且在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活跃环境下,内幕交易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该行为不仅损害广大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而且严重违背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故而,我们必须要认清内幕交易的现状,发现并立足于现有防范措施存在的缺陷,完善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防范证券内幕交易是市场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并购重组业已成为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频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有少数公职人员卷入其中,内幕信息知情人士的范围也呈现愈加多样化的趋势。据此,监管方应当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披露效率,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惩处力度,运用民事、行政、刑事手段的合力共同打击这一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愈演愈烈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但由于内幕交易手法多样、甄别难度大等原因,监管内幕交易行为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存在的难题。本文从内幕交易形成机制和监管的问题两方面分析如何全面、最优地进行监管,以减少内幕交易行为的滋生。  相似文献   

14.
有效识别和防控内幕交易对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只要内幕信息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了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交易活动,内幕交易行为即告成立.本文提出的“五步锁定法”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内幕交易行为.加强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管理、提高对内幕信息传播途径的取证能力、增强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力量以及加大对内幕交易的处罚执行力度等措施构成了有效防止内幕交易行为发生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通过日平均超额收益率、累积平均超额收益率、公告效应和内幕交易效应四个指标来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内幕交易行为进行检验.从整体样本和部分样本两个方面分析在不同的考察期中内幕交易行为的存在与否.经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1)将整体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定向增发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幕交易行为;(2)在部分样本检验中,结果显示熊市考察期内不存在内幕交易行为,而震荡期内内幕交易行为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内幕交易定义侧重信息分布状态,知情交易定义侧重信息认知状态,在立法和监管层面,内幕交易包含知情交易的内涵。信息优势是内幕交易监管困境的根源所在,知情交易概率模型从是否拥有信息的两种不同交易行为模式出发.有助于判断潜在的内幕交易行为,根据选取时间段变量、事件变量和财务指标变量的不同,为内幕交易监管选取重点目标提供参考。在监管实务操作中。强化信息核心、改革收盘机制、主张模糊界定等是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郝亚 《金卡工程》2010,14(4):11-12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相当严重,危害甚巨,而相关法律规定又不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件的特殊性,又使得传统的民事诉讼方式处于尴尬的地位。我们应借鉴先进国家的立法例来完善我国的内幕交易诉讼机制。本文在参阅现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就此问题发表下简单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的存在会影响金融稳定与安全,内幕交易的认定是对其进行规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梳理实践中出现的认定困境、学术争议和域外经验,认为内幕交易的主体认定应以特定身份为原则,不再以非法手段为要件,并增加豁免情形,主观方面可借鉴折中知悉标准,客观方面应不以发生实际结果为要件,信息敏感期间的形成节点则应适当提前,希冀内幕交易认定更具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以期对规避内幕交易和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林姗  曾丹娉 《云南金融》2011,(6X):150-150
我国的证券法在近十几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但于较发达国家的法律相比,还显得不够完善,原则性太强,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立法与实践的发展,提出对我国内幕交易归责原则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增发等行为日益频繁和复杂,利用内幕信息进行非法交易并获利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作者通过运用经济学中效用函数理论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作为理性人的内幕交易者,除了扩大内幕交易得益、降低内幕交易实施成本外,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极尽所能地降低遭受处罚成本;而内幕交易者实施内幕交易的得益远远大于内幕交易的实施成本和所受到的惩罚,正是内幕交易行为频繁的原因。通过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的对策建议,即舆论监督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