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经济》2008,(7):58-5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关口。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物价上涨较快的复杂局面,宏观调控的主要取向应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同时也要避免“硬着陆”,防止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大。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判断物价上涨和宏观经济走势,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世界经济剧烈动荡的一年。上半年全世界还在担心物价上涨,下半年却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在国内,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还是,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防止物价由结构上涨转化为全面上涨;2008年7月,中央却是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下半年基本面继续向好趋势不改,经济增速趋缓但仍会保持较快;年初的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物价将处于温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年初时,人们似乎对经济增长还很乐观,因此“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如今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逐渐浮出水面,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向了“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控制物价过快增长”。而根据笔者的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良好局面。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仍可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投资增长偏快,资金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偏大,资产价格涨幅偏高,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因此,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本次物价上涨基本特征的阐述,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以及宏观调控角度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从扩大内需、消除金融泡沫、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经济效率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多管齐下抑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整体思路,为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央数次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从“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到“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再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折射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逐渐成熟的宏观调控艺术。  相似文献   

8.
黄良浩  费潇 《浙江经济》2007,(24):16-18
就当前而言,工业和投资增长相对减速与服务业、消费发展提速并存,是浙江经济协调性增强的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物价上涨压力,但若形势继续恶化,则将对浙江经济后续平稳较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现阶段经济问题的积极回应,政府已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调控任务的转变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紧缩政策通常可以同时实现“两个防止”,而“一保一控”则意味着政策制定经常面临“两难冲突”。显然,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两个目标不能依赖单向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力。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均创本轮经济周期以来的新高,特别最近半年来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正因为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防”目标,即防止经济出现全面过热及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物价上涨是结构的,并不意味着了已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物价大幅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特别巨大,因此它变成了十分紧迫的民生问题。治理结构性物价过快增长,不能仅靠传统的升息等抑制总需求的办法,而要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尽管今年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但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实践表明,中央对物价的调控是及时有效的。通过宏观调控种种政策措施逐步到位,今年消费价格涨势有可能趋缓,物价仍处在“温和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速和重大的变化中,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矛盾。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的情况下,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过快的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涉及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仅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不够的,而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也就是需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余斌 《中国发展评论》2010,(2):14-18,99-105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初步企稳的基础上持续回升。其中四季度经济增长达到10.7%,全年增长8.7%。2010年,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总体上好于2009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方针,经济运行有望在2009年持续回升的基础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西部论丛》2010,(11):10-11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经济运行正在向宏规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总体平稳增长,价格涨幅较低,出现了经济较高增长与较低物价上涨并存的态势,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问题、房价上涨过快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尚未稳定建立。  相似文献   

15.
《唐山经济》2010,(7):4-7
上半年,全市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快速回升后,逐步趋于稳定,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国家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防止通胀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市场需求开始收缩,同时,受同期基数抬高影响,全年高开低走形势趋于明显,完成全年目标仍需付出较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怎样看待今年的经济形势?今年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好的;但与此同时,存有很多明显的挑战。“几过”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扩张过快,外贸顺差过大仍然比较突出,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资源环境的压力明显增加。这些情况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的。所以,究竟怎么样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不出现大起大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因此,特别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因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互动性明显提高,市场相关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6,(93):1-16
2006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变动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行业市场运行相对平稳;价格温和上涨。总体来看,尚未出现通胀和通缩的典型特征。但是,经济运行中显现出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继续实施“双稳健”政策,防止因投资信贷过快增长而导致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8.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2):72-75
明年我们稳增长就行了,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实现“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而这一决策主要是因为2007年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快的增长,CPI指数连创新高。经过分析后发现这属于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针对这种形势国家应采取相关政策调节,老百姓也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通缩、通胀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则否定了以上两通观点,提出“滞胀”将成为2006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他认为,这对中国经济绝不是好事情,也是中国宏观调控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从宏观调控看,治“胀”与治“滞”之间还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因为解决物价上涨问题需要紧缩需求,而防止经济增长率滑落则需要扩张需求,“胀”是客观趋势,防不了,也不太好治,但“滞”的原因主要是国内需求水平低,因此治理“滞胀”的重点不在“胀”而在“滞”。[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